『成败利钝』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其实关羽、刘备相继离世后,诸葛亮也是做了很多反省,为什么蜀国会走到这样一步死棋当中呢?最终诸葛亮也是没办法,只能以攻代守制定北伐战略 。对于诸葛亮来说可能他已经看到了蜀国的未来,但还是坚守自己的承诺,宁死也不屈服 。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还会继续纪念诸葛亮,专门为他修建寺庙,这种待遇可不多见 。这次介绍的成语成败利钝背景故事就和诸葛亮有关,一起来看看吧 。
『成败利钝』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文章图片
【『成败利钝』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发生时间是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秋 。故事的主角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原文如下: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成败利钝』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文章图片
这段话的大意是:最难以判断结果的事情就是战事 。当初先帝兵败当阳,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 。过后,先帝东联孙吴,西得益州,率部北征,斩杀了夏侯渊,说明了曹操当年的判断是错误的 。之后,东吴违背盟约,导致关羽战死,先帝兵败退回秭归,曹丕又称帝 。大凡事情就是如此,难以预料 。微臣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顺利还是困难,就不是微臣的聪明才智所能预见的了 。
『成败利钝』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文章图片
与以前每个故事仅介绍一个成语不同,本文要介绍的共有三个成语,分别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 。这其中的“死而后已”出自《论语·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为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而另外两个则是诸葛亮的首创 。“鞠躬尽瘁”意为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成败利钝”的意思是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
『成败利钝』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文章图片
上面介绍的这段文字,出自著名的《后出师表》 。与《前出师表》的慷慨激昂、充满必胜的信念不同,《后出师表》的风格较为悲壮 。在该表中,诸葛亮分析了战与和、安与危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继续北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对北伐所产生的结果做出了较为客观的预测,这便是“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这或许也正是诸葛亮当时的真实心态:不发动北伐是等死,发动北伐其实也胜负难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