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可替否献可替否什么意思?献可替否典故出处介绍
其实刘备和诸葛亮一直都非常注重人才的栽培,但蜀汉的储备力量又是三国中最弱的存在,所以想要挑选出能够挑大梁的人也是十分困难 。刘备要比诸葛亮更会看人,而且是那种观察入微的类型,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献可替否”,背后的故事就和诸葛亮、刘备有关 。其实蜀国有很多潜力才将,但前一辈的人光芒实在太过耀眼,导致聚光灯一直照不到他们,那就趁这次机会认识一下吧 。
文章图片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董和传》,时间是在蜀汉帝国建立前后,主人公是董和 。原文如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 。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 。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 。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
文章图片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先主刘备占领蜀地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一起主持左将军大司马府日常事务 。董和经常进献切实可行的意见,废除不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与诸葛亮成了好朋友 。董和为官以来享受俸禄,在外统领大郡,在内执掌机要核心,一共二十多年,死时家里没有两石米粟的财产 。
诸葛亮担任丞相后,曾经教诲群臣说:“府中设置参谋僚佐的目的,在于集合众人的智慧,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如果避讳细小的嫌隙便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切都随大流,那造成的损失就会更大 。如果提出不同意见并进行反复商讨,最终找到了最佳的方法,就犹如抛弃破旧的草鞋而获得了美玉 。
文章图片
然而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当年只有徐庶面对这种情况时不会迷惑,后来也只有董和做到了这一点 。董和在府中工作七年,遇到事情有办理不周到的,他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时多达十余次,耐心启发和劝告,一定会将我说服 。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又像董和一样诚恳认真,那么我诸葛亮也就可以少犯一些过失了 。”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诸葛亮所提到的“献可替否”,意为进献可行的方法,替换不可行的方法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中的“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
- 取名常用字|男孩、女孩取名常用字介绍 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取什么名字?
- 长城|修建长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长城并没能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 宋朝才正式规定中秋节,为什么唐朝就开始过了?
- 日本侵华战争|为什么说日本侵华战争从明朝就开始了?具体是怎样的?
- 溥仪|溥仪过世后为什么会以普通的身份葬于清西陵中?
- 秦始皇|秦始皇为什么坚决要焚书?究竟为什么这么做?
- 光绪|光绪当年为何不肯入洞房?原因到底是什么?
- 唐朝|龙在《西游记》里为什么地位不高?古代人是怎样看待龙的?
- 明朝|明朝为什么会盛行厂卫制度?厂卫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 朱元璋|为什么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就胜利而李自成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