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令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罪犯为何还是能被抓到?

现在的科技是越来越发达,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说的是犯了罪都逃不出法律的制裁,现在的各种侦查手段是非常的高级,不管逃到哪里,都是可以被抓获的 。那么,在中国的古代,古时候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为什么还是能把罪犯抓住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通缉令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罪犯为何还是能被抓到?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人物画像是古代官府发布通缉令上最重要的部分,这些缉捕文书形式和现代的通缉令是一模一样,往往会在各个交通要道和主要人口聚集的地方粘贴告示文书,上面除了犯人的画像以及犯人的特征和犯的罪,另外还会附上一定的赏金,来让人检举揭发 。
但是古代通缉令画的那么差劲,看着很是抽象,画上的人物和真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假若是那些名人宦官还好,人见得多了,画师话的很逼真,比如战国伍子胥就曾因为通缉令和自己太像了,愁得头发都白了,要不还真过不去,但就这么糙的通缉令,官府仍旧能抓到大部分罪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四点 。
保甲制度
古代没有“北上广深”,所以自然不存在什么去大城市打工的现象,而且古代上层为了有效控制百姓,自秦朝开始,便有了“保甲制度(连坐)”,就是说把一块区域的人划为一保甲,如果这个区域诱人犯罪,却没人来检举,那么这个区域的所有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一个地方来了一个陌生的人,很快大家就都会知道,如果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跟画像上很像,又说不清自己的来去之地,很快就会有人上报,所以罪犯想要藏匿起来,真的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盯上暴漏行踪 。
通缉令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罪犯为何还是能被抓到?
文章图片
有捕快和线人
古代虽然交通和网络不发达,但是有捕快,捕快的职责就是抓捕逃犯,甚至还有的捕快是长期抓捕流窜逃犯的,这些捕快如果追捕不利,会受到相应的责罚,假设在路上无法逮捕逃犯,有权要求路人协同抓捕,如果路人有能力还不帮,这些捕快还能予以惩罚 。此外很多地方都有驿站和茶舍,每当捕快到了一个地方,都会去这些地方打听消息 。
路引(也可说是古代的身份证)
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发明了“照身帖”,后来相继出现了僧侣游方用的度牒,商贾、学子外出用的路引等,这些都是证明这些人身份的“身份证”,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那么不好意思了,你连住店的权利都没有,爱去哪去哪,何况古代大都施行宵禁制度,大晚上你不在家呆着,官府人员不抓你抓谁?随后一盘查你的身份,姓什么叫什么,家是哪的,为什么大半夜瞎溜达,如果你但敢迟疑说谎,立马被人抓起来,绝对会“细细盘问”的 。身为罪犯,如果说一个谎,很难自圆其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