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会用错马稷?街亭失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二 )


果然,他让魏延去街亭后面驻扎,老魏有点不高兴:“我一直是大军的先锋 , 理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怎么给我个巡视员的闲职啊?”诸葛亮赶紧给他个台阶:“在前面冲锋破敌 , 那是偏将的事 。我让你接应街亭 , 这是重大责任 , 怎么算闲职呢?你可小心了啊!”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 , 马良生前诸葛亮与其关系很好 , 在此之前诸葛亮也常与马谡一起谈论军事谋略 。诸葛亮连年征战 , 看书的时间大概不及马谡多 , 有可能马谡还能说出一些诸葛亮没听说过的最新军事理论术语 。当马谡与副手王平来到街亭准备驻扎时 , 对于执不执行诸葛亮布置好的方案 , 两人发生争执 。王平也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学生 , 他说:“我多次跟着丞相打仗 , 丞相曾尽心尽意指导过我 。”马谡回答:“丞相有些事还向我请教呢!”王平只能无语了 。
马谡脑子里确实有一套一套的军事理论 , 他口才也好 , 特别能白话 。但他以前只做过县令或太守 , 后来做随军参谋 , 缺的是实战经验 , 更不曾独当一面 。王平相反 , 多的是实战经验 , 缺的是军事理论和学历 , 和后来的彭德怀差不多 。
街亭之战 , 局势非常明朗 , 这里不需要什么高深理论:要防守必须扼守要道 , 才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自己爬到孤零零一座山上 , 把大道让出来 , 既挡不住敌人 , 自己又面临被围危险 , 这傻事普通人也不会做 。可马谡就做了 。他这么做 , 一是急于证明自己有比丞相高明之处 , 以逆反心理偏不按诸葛亮布置办 , 事后让诸葛亮更佩服自己;二是他有理论作支撑 。
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会用错马稷?街亭失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兵法上确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说 。秦末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之战 , 都基于此 。但 , 马谡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 就是军心 。项羽带领的是常年跟随自己的铁杆部队 , 他的部下都有为之效死的决心;韩信攻赵时已是屡立奇功的名将 , 部下对他的信赖就像红军战士信赖毛委员 , 认为按他说的去做准能打胜仗 。而马谡这时只能说是初出茅庐 , 部下将士未必佩服他 。《三国志》就说 , 当时大家都认为该用宿将魏延或吴懿 , 诸葛亮对马谡的提拔是违背众意的(“违众拔谡”) 。马谡待部下没见多么好 , 司马懿待降卒未见多么坏 , 所以 , 当马谡部队在山上陷于绝境时 , 部下就纷纷投降魏军了 。马谡只想到“置之死地而后生” , 没想到部下们这“后生”不是靠“死战” , 而是靠“投降”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