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国时期袁绍的野心是什么?袁绍是否想过称帝?( 二 )


所谓“四胜” , 指的是曹操在气度(度胜)、谋略(谋胜)、军事管理(武胜)、用人(德胜)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 。荀彧从历史上刘邦、项羽的争霸胜败说起 , 指出与曹操“争天下者 , 唯袁绍尔” 。然后又说:首先 , 袁绍“貌外宽而内忌 , 任人而疑其心” , 相反 , 曹操“明达不拘 , 唯才所宜” , “此度胜也”;其次 , 袁绍缺乏决断力 , 而曹操“能断大事” , 应变不拘一格 , “此谋胜也”;再次 , 袁绍“御军宽缓 , 法令不立” , 虽然部队数量众多 , 但缺乏战斗力 , 相比之下曹操“法令既明 , 赏罚必行 , 士卒虽寡 , 皆争致死” , “此武胜也”;最后 , 袁绍靠着家族背景“从容饰智 , 以收名誉” , “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 , 曹操“以至仁待人 , 推诚心不为虚美 , 行己谨俭 , 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 , 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 , “此德胜也” 。能够以四胜“辅天子 , 扶义征伐” , “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郭嘉的十败十胜论同样是从刘邦、项羽的典故分析开始 , 认为“绍有十败 , 公有十胜 , (袁绍)虽兵强 , 无能为也” 。
三国三国时期袁绍的野心是什么?袁绍是否想过称帝?
文章图片
无论是荀彧还是郭嘉都存在着美化曹操的倾向 , 事实上 , 在很多方面曹操也不见得就胜过袁绍多少 。看一看史书中边让、孔融、崔琰、毛玠等人的政治冤狱 , 我们就该明白 , 就“外宽内忌”这一点而言 , 曹操较之袁绍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郭嘉的“十败十胜”论是在曹操为避免两线作战 , 已经决心先消灭吕布 , 但又担忧袁绍 , 迟迟不敢定下决心的时候提出的 。其作用一方面固然也在于振奋己方士气 , 同时也是要帮助曹操做一个“策得辄行”的主公 。而且 , 郭嘉在“十败十胜”论之后还有下文 , 他指出:“绍方北击公孙瓒 , 可因其远征 , 东取吕布 。不先取布 , 若绍为寇 , 布为之援 , 此深害也 。”换言之 , 曹操之所以能够全力消灭吕布 ,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袁绍被公孙瓒牵制 。所谓袁绍“多端寡要 , 好谋无决” , 反而不是根本原因了 。反之 , 如果没有郭嘉的进谏 , 曹操岂非“多谋少决”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