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谁 揭秘帝王手中的杀生之道( 二 )


小时候放牛,当和尚,当乞丐,为了生存,在少数民族政权下讨口饭吃,什么低贱的事都做过了 。他的命运似乎与那个时代里煎熬着的大多数人的命运都一样 。直到他参加起义军以后,才真正摸到了改变命运的门槛 。
起义军中多年的滚摸爬打,朱元璋形成了对这个世界权力法则的认知 。军队里讲的是军令如山,军人的性命其实大部分是捏在军队长官手里的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将在军中学到的东西,移植到了国家管理上来 。他在位期间,废掉了丞相和行中书省,设置了三司,分别掌管军事、民政、司法 。将权力分给六部,而六部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谁 揭秘帝王手中的杀生之道】之前做皇帝可能只需要跟丞相讨论大一点的事情,而到了明朝改制之后,皇帝可能大事小情都得掺和一脚 。虽然更累,但皇帝做得也更安心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然不怕有人遮掩自己耳目 。
在这样的制度下,皇帝对于臣子的要求,已经不再只有能力和忠诚了 。在这两项硬指标之下,还需要有一个隐性的指标:服从 。
而在这样的朝堂风气下,只有足够服从的臣子才可以真正在皇帝的手底下过上还不错的生活 。
朱元璋本人对于这种风气并不觉得有问题,甚至还会在读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思想时大怒,并将孟子第一次移出了文庙供奉 。还将《孟子》一书中自己觉得不对的话全部删除,市场上只有经过皇帝筛选的《孟子节文》流通 。
控制人的人身自由不算什么,控制人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将人掌握在手中 。从此后,天下的读书人再不准有儒家传统的“民贵君轻”想法 。君权至高无上,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导向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谁 揭秘帝王手中的杀生之道
文章图片
这种思想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明朝以后,君臣关系相比唐宋时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唐朝时的皇帝们,其实更偏向于给臣子更大的话语权,从唐朝时李世民与魏征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例子,可以看出,那时的君臣之间虽有地位差距,但从思想上来说是平等的,君臣之间可以平等交流,甚至臣子可以斥责君王 。
到了宋朝时,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在君臣关系上,却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和谐 。
宋朝的臣子多是科考出身,儒生讲究气节,臣子不畏皇权谏言更是可以引为妙谈的事迹 。另外,宋朝规定“刑不上士大夫”,士大夫可不受肉刑,并不是说,士大夫可以随意犯罪,这是对学者们的人格和自尊的尊重 。
宋朝的官员是史上少有的高收入官员群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部分官员贪污案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