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阎锡山告别官场后:晚年在农场居住,去世前给后人留下7句遗言

阎锡山曾经是民国时期晋系军阀的首领,称霸山西38年之久的“土皇帝”,他为人处事圆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油条”,他执政晋军期间,最强盛时期兵力达到20万人,手下战将如云,成为当时最大、最有实力的军阀之一。
晚年|阎锡山告别官场后:晚年在农场居住,去世前给后人留下7句遗言
文章插图
精明的阎锡山也有低头的时候阎锡山为人精明是出了名的,据曾任晋军炮兵司令周玳回忆说:“我们这帮跟随阎锡山较久的人,都摸透了他的脾气。他是开钱铺,搞投机出身,凡事都要精打细算,总是要先掂量敌我双方的力量,反复多次确认后,在认为自己的力量大大超过敌人的时候,他才会下定决心表明态度。要不然,他就是在狭缝中也照样是八面玲珑,决不会随便去得罪人的。”就算精明如阎锡山,精打细算又如何,在时代滚滚前进的浪潮中他还是一败涂地。1949年12月9日,深知自己无力回天的阎锡山逃去了台湾,开始了他最后10年生活。古人有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来到台湾的阎锡山也等同于是寄人篱下,他的过去威风也不在,很快就彻底告别了政坛。
晚年|阎锡山告别官场后:晚年在农场居住,去世前给后人留下7句遗言
文章插图
阎锡山搬去偏僻之地一农场居住阎锡山告别官场后,反倒是感觉放下了身上的重担,他带着几名贴身侍卫搬到了台北市郊阳明山附近的菁山一处废弃农场。当时的菁山是非常偏僻落后的,这里原是日据时代一处废弃农场,这里的生活条件是非常差的,不但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步行至最近的马路都要半个小时以上。跟随他的侍卫们实在看不去了,也不想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长期居住,都建议阎锡山选择一处交通便利之地居住。最后阎锡山没有听从侍卫们的劝解,坚持自己的想法,没办法,侍卫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当时刚刚来没有房屋,他们就自己修建,从最初的茅草屋,到后来的砖石房屋。没有自来水,为了解决问题,就挖水井。附近没有蔬菜卖,这个问题好解决,他们就自己开垦种菜。
晚年|阎锡山告别官场后:晚年在农场居住,去世前给后人留下7句遗言
文章插图
阎锡山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最初的生活环境的描述:“其地为废耕之茶园,杂草及胸,道路坎坷,无电灯电话,饮用山泉,距山仔后公路步行三十分钟,建筑茅屋,从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芦’名之。”阎锡山晚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阎锡山远离闹市,再加上从政坛出来后已“金盆洗手”,来访客人更是寥寥无几。因此静下心来的阎锡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写作著书上面,为此他给世人留下了近百万的文字。晚年的阎锡山坚持“世界大同”的宇宙观,他认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都需要发于仁,归于中。发心是仁,但仁心要合于中道,不可偏斜。心中有仁爱,不要有什么偏向不要脱离。仁慈善良的心,落脚点要变为一个世人所共同接受,服务大众的一个公正公平的格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