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苏联解体时,异文异种的中亚五国,为何不愿脱离苏联原因很简单

观古今看世界十月革命后,中亚地区的布哈拉、花剌子模等国相继爆发革命,并先后加入苏联。1924~1936年,苏联对中亚各民族进行了划分与调整,最终确立了中亚五国的版图与边界。中亚五国,其民族多为突厥语民族和伊朗语民族,其宗教多为伊斯兰教。在以东斯拉夫三国为核心的苏联集体中,中亚五国在民族、习俗和文化上都显得格外迥异。不过,当80年代苏联走向衰落时,中亚五国的民众,却并不希望苏联覆灭。
中亚|苏联解体时,异文异种的中亚五国,为何不愿脱离苏联原因很简单
文章插图
1991年3月17日,苏联高层就“是否保留苏联”这一议题,而举行了公投。这次投票共有9个加盟共和国、1.48亿人口参与,相对而言比较体现民意。投票结果显示,中亚五国分别有94%(哈萨克)、93.7%(乌兹别克)、94.5%(吉尔吉斯)、98%(土库曼)、96%(塔吉克)的人希望保留联盟。这一系列数据,不仅高于俄罗斯的71.34%与乌克兰的70%,同时还高于9个加盟国平均水平的76.4%。也就是说,在80~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时,中亚五国人是最不愿意看到苏联崩溃的群体之一,这也从他们随后的行为中得到了印证。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随即加入了独联体,并继续和俄罗斯保持着较多的军事、经济与政治联系。那么,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异文异种,却为何不太愿意离开苏联呢?其实,原因可以用九个字概括,这九个字便是:不愿离开苏联的扶助。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说起。
中亚|苏联解体时,异文异种的中亚五国,为何不愿脱离苏联原因很简单
文章插图
在苏联十五个加盟国之中,中亚五国是发展最为滞后的五个国家。20~30年代,苏联中央为了帮助中亚各国走上繁荣之路,而对中亚实施了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基础的独特开发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苏联中央向中亚提供了巨额财政补贴,将东欧地区的一些重点军工企业搬迁到中亚,并向中亚输送了众多科学技术人才,以确保中亚五国摆脱贫困。在苏联的帮助下,中亚五国普遍取得了巨大进步。十月革命前,中亚地区的识字率不足15%,而到了1939年,中亚五国居民的识字率已达77.7%~83.8%,接近全苏87.4%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中亚五国的经济实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甚至令其他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撒马尔罕、塔什干等城市,还成为了“苏联在亚洲的橱窗”,每年接待大量国外来客,向世界展示苏联的建设成就。
中亚|苏联解体时,异文异种的中亚五国,为何不愿脱离苏联原因很简单
文章插图
苏联的优惠和扶持措施,自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苏德战争爆发后,中亚各族青年踊跃参军,保卫苏联。其中,哈萨克斯坦仅在1941~1942年就组建了大量的步兵师和独立旅。乌兹别克斯坦也在开战后不久,就向前线输送了数个兵团的步兵和骑兵。当苏德两军在伏尔加河畔激战时,乌兹别克民众向前线乌兹别克士兵寄去了一封241.2万人签名的书信,鼓励前线士兵“抗击纳粹匪帮”、“保卫苏联大家庭”。在整个卫国战争之中,哈萨克斯坦共向前线派遣了180万兵力;乌兹别克斯坦共向前线派遣了140~150万兵力;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则各向前线派遣了30余万兵力。战争时代,中亚人的付出是巨大的,贡献同样也是不可磨灭的。卫国战争结束时,乌兹别克斯坦共有8万人获得奖章,69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这样的功勋比例,对于这几个人口并不多的加盟国来说相当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