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赵普顶撞宋太祖赵匡胤,请您来看看哪些是国家大事,哪些是小事?
作者:李洪发
文章插图
(赵匡胤)(一)陛下不也曾是周世宗的忠臣?宋太祖和赵普既有君臣之义,又有朋友之谊,宋太祖对赵普非常信任、倚重,赵普也竭尽心力,辅佐宋太祖,是宋太祖最重要的谋士。而赵普从年轻的时候就“能以天下为己任”,安邦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很重,因此,对宋太宗并不事事顺从,而是该顶就顶,该“怼”就“怼”。宋朝建国的第一年(建隆元年,960),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不服,先后在潞州(治今山西上党)、扬州(治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抗。讨平李筠和李重进后,宋太祖与赵普探讨国事,问赵普:“天下自唐末以来,换了八姓帝王,经了二十多位皇帝,争战不息,生灵涂炭,是为什么?我想休罢天下之兵,建设长治久安的兴盛国家,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赵普)赵普说:“这没有别的缘故,只不过各藩镇、节度使权力太大,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也用不着什么奇计妙招,只要慢慢削弱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财权,把他们掌握的兵力收归朝廷,天下自安。”太祖认为有理。不久,赵普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重,还是把他们调离为好。”太祖说:“他们都是我的兄弟,与我出生入死多年,情同手足,不会背叛我。”赵普当即回怼:“我并不是担心他们本人背叛,但据我观察,二人并无统军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万一军中有煽动之人要拥立他们做皇帝,到那时恐怕他们就身不由己了。陛下当年不也是这样吗?”赵普的一番话,终于促成宋太祖定下决心,以“杯酒释兵权”之计削夺了石守信、王审琦等领兵大将的兵权。参考资料: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宋·王辟之《渑水燕谈》
文章插图
(二)任命宰相须走程序宋太祖肇建宋朝之初,留用了前朝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继续担任宰相,但君臣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过渡。所以,虽然宋太祖对范质等人礼待有加,待政局稳定,范质等人多次提出辞职。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等人再次“上表求退”,此时朝廷中枢机构、地方政权和军队都已稳定,宋太祖予以批准。三天后,宋太祖任命枢密使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出任宰相。然而,赵普却提出,他出任宰相的文件没有宰相签字,有问题。宋太祖说:“卿只管把文件拿来,朕给你签。”赵普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是皇帝做的事。”宋太祖武人出身,不懂宰相的任命程序。按照唐朝传下的惯例,皇帝发布的“诏、敕、制”等正式文件,包括任命宰相的“敕书”,必须由宰相“副署”,即在皇帝签字后再签,才能生效。著名史学家钱穆考证:“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在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项羽|项羽刚死,刘邦就杀了他的恩人,史学家:换来汉朝400年天下
- 同治通宝天下太平宫钱雕母
- 皇帝|犯人设下“祥瑞之兆”,在监狱留下大脚印,皇帝大喜:赦天下
- 唐朝一统天下功劳最大的王爷,功绩媲美李世民,为何能善终
-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发现丝绸痕迹,韩国人还敢偷?
- 吴三桂的三藩军前期控制半壁天下,为何后期土崩瓦解?
- 诸葛|三国里有一女子才智不输诸葛亮,司马懿:若我得她早已得天下!没你们的事了
- 赵云|三国最神秘高手,深藏不露,教出的三个徒弟却名扬天下
- 今日春分,农谚“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这天下雨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