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之孙忆欧阳中石:听说有人冒其名卖赝品,他这么回应( 二 )


记得欧阳老师来171中学后 , 校长问老师可以教什么课程?老师答:“您需要我教什么就教什么 。 ”这种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地理、历史等文理课程“通吃”的中学老师 , 我真是头一次听说 , 简直惊为天人 。 奶奶总是说 , 欧阳老师在中学工作 , 真是大材小用了 。
我上高中之后 , 有一阵对作文课特没兴趣 , 我知道自己迟早会去学文科 , 但作文不行还谈什么文科生呀?父母知道我的苦恼后让我去南小街欧阳老师家里 , 请老师给我辅导一下作文 。 这时老师大概已经调入“师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了 , 但周末还是有不少人上门求教 。 我不好意思打扰他休息 , 就随哥哥一起去看望他 , 想着如有空就请教一下 。
老师对我一直很关心 , 当时学校正在让我们学写抒情散文 , 可我对此没兴趣 。 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没兴趣?我说这种文体好像有点矫揉造作 , 没什么感觉还要抒情 , 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老师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写 , 只是说无病呻吟肯定写不好 , 没感觉就别写了 。 不过他说:“你对‘形散而神不散’要有透彻的理解 。 就是围绕着要说的主题 , 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 , 通过主题联系起来 , 使这些素材互为印证 , 把道理讲通就好了 。 有感觉就抒情 , 没有就说事 。 平时多看些杂志之类的书籍 , 才能将素材信手拈来 。 抓住了这些 , 别说散文 , 就是以后写论证方面的文章 , 也是如法炮制 。 ”老师只是告诉了我一个方法 , 并没有说太多 。 我按照他指点的路子 , 请他看了两次作文 , 他说行了 , 照方抓药 。
到了1984年夏天 , 我大一放暑假 , 去看望老师 , 他才知道我上了“外经贸” 。 他依然对我的学业和生活十分关心 , 可能是以为我会学纯文科 , 没想到我学了经济 , 对我的选择有些好奇 。 他对我学的海关管理专业特别感兴趣 , 让我介绍了半天 , 连说:“很有意思 , 多接触一些新的领域是好事 。 ”他接着问我暑假有什么计划 , 我说:“过两天想和一个老同学去曲阜和泰山旅游 。 ”老师又问:“当地认识人吗?去了怎么住宿?”我说:“不认识人 , 就找旅馆吧 。 ”老师觉得我有点莽撞 , 忙说:“人生地不熟的 , 这怎么行呀?”当年的确不像现在这么方便 , 我本打算到了山东只能瞎撞了 , 逮哪儿住哪儿呗 。 老师说着拿起纸笔 , 一挥而就写了两封信 。 “到了济南先去京剧团 , 找我徒弟;到了泰安 , 找我的老朋友 。 你好好玩 , 其他的就甭管了 。 ”当时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 , 老师这两封信起了极大的作用 , 让我们得到了热情的招待 , 同时也让第一次外出的我们心里感觉很踏实 。 虽然身在异乡 , 也有了一定的归属感 。 到今天我的老同学还说 , 这两封信咱应该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