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为何认为秦军可以打赢长平之战却打不赢邯郸之战?


白起为何认为秦军可以打赢长平之战却打不赢邯郸之战?
文章图片
公元前260年武安君白起临时受命接替王龁担任长平前线秦军主帅 , 白起很快就用佯败引诱赵军主帅赵括脱离“前任”廉颇设置的深沟高垒 。 白起的战术很简单也很有效 , 赵军脱离大营的掩护 , 又攻不下秦军深沟高垒的大营 , 结果数十万军队就暴露在秦军壁垒前的野外 。 如果此时赵括认识到赵军无法进攻的现实性 , 趁着秦军还没有完成最后包围 , 立即“向后进攻”夺回生路杀回大营 , 那么赵军虽然有损失却不至于主力被包围 。 但赵括却根本不知道白起有决心吃掉赵括这四十万大军 , 而赵军主力都被赵括带到了白起的包围圈 , 根本不可能获得救援 。 也许赵括想要“中间开花”自己拖住秦军主力 , 与援军里应外合消灭秦军 , 问题是赵括忽视了“援军在哪里” 。 只要赵括“固守待援”基本就是死局 , 如同张灵甫在孟良崮“固守待援” , 杜聿明在陈官庄“固守待援” 。
赵军毕竟是百战精兵 ,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军的战斗力就是当时仅次于秦军的强军 , 甚至廉颇也是白起那样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 。 白起包围了赵括的四十万赵军 , 却是“围而不攻” , 避免赵军困兽犹斗甚至当即拼死突围 。 赵括竟然不懂得第一时间突围 , 数十万赵军也就在赵括的“固守待援”中逐渐丧失了战斗力 。 等到赵军乏食四十六天 , 赵括这才组织大部队轮番突围突围 , 焉不知为时已晚?就像辽沈战役时林彪说廖耀湘一样 , “三天前他干什么去了”?
白起能够干脆利落打赢长平之战 , 其实是“胜之不武” , 很大程度上依赖应侯范雎的政治手段 , 一则通过“外交战”瓦解赵国的盟友使得秦军可以单独面对赵军而不是面对联军“群殴” , 二则通过“情报战”诱使赵王换掉久战沙场的老将廉颇而换上了毫无军事经验的“愣头青”赵括 。 没有这两个条件 , 白起再厉害长平之战要么打成僵局要么被联军里应外合击败 。
长平之战刚结束 , 秦军气势如虹 , 白起就兵分三路进攻赵国试图一鼓作气消灭赵国 。 这时无论是充当说客的苏代还是秦国宰相范雎都知道白起有能力消灭赵国 , 苏代用“反间计”挑拨范雎与白起的关系 , 造成范雎劝说秦昭王阻止白起乘胜追击 。 长平之战后秦军久战之下有困难 , 但赵军更困难 , 这也是白起、苏代甚至范雎都认为秦军能够趁势消灭赵国之所在 。
随后的邯郸之战 , 秦军不再有长平之战时两个重要的政治条件 。 一则长平之战赵军损失惨重 , 关东六国兔死狐悲 , 平原君赵胜说服楚国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出兵救援 , 邯郸之战秦军终于陷入了此前范雎一直避免的“群殴”之中;二则秦国再也找不到赵括这样的“猪对手” , 廉颇此时尚在邯郸大概率是邯郸保卫战的主帅 , 虽然司马迁等人没有记载邯郸保卫战的主帅是谁但看看此后廉颇被重新启用打一场对燕国的反击战就知道廉颇被重视 。 赵国内有同仇敌忾外有强大援军 , 白起也就认为邯郸之战必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