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大家好,我们的晓正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中国历朝历代向来以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作为鉴定帝王或是臣属是否合格的标准,青史留名如汉武帝、唐太宗、卫青、霍去病等人物,无疑不是在扩张陆地领土上拥有杰出成就的存在。但是相应的,对于海洋的态度,在我们的文化里就显得不太明确,尤其是几乎没有出现过如西方文明中达伽马、麦哲伦亦或者是哥伦布这种比较亮眼的航海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遗憾。幸好,我们还有郑和。
西洋|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波澜不兴的青少年时代实际上,郑和并不姓郑,他本名叫做马三宝,是云南人。根据后来的最可靠的考证,当年元帝国南下进攻占据云南的大理国之时,军中的士兵有不少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后来元帝国降服了大理,这些士兵就在大理当地繁衍生息。并且渐渐的形成了规模,而马三宝就出自这样一个家庭。在郑和11或12岁的时候,朱元璋击败元帝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当进攻到云南的时候,因为战火波及,马三宝的父亲马哈只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更加悲惨的是,因为明军有掠夺战败方儿童进行阉割成为太监的习惯,年幼的郑和也因此被掳劫,后来被送入南京的明皇宫服侍皇帝,再后来又被调给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近臣。
西洋|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如果没有后来的遭遇,郑和的人生可能也就这么停滞下去,慢慢地走向衰老,当然以郑和的聪明才智也应该会在朱棣手下有不错的作为。一切的转机发生在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炆把精力投入到削藩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燕王朱棣,不想坐以待毙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在整个靖难的过程中,马三宝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根据《明史》记载,其“数有战功”,而后来改名为郑和,据说也是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的郑村坝之战中立下战功被朱棣赐姓所致。航海家的诞生公元1403年,朱棣靖难成功,正式占领了南京夺取皇位,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十全十美,朱棣面临着另一个大问题,这就是建文帝的下落。一个流落在外的前任皇帝,对于朱棣这种得位不正的篡位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危险,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病,另外一方面,坐稳了大明皇位的朱棣,也急需要当时国际上藩属国的认可,有了这些国家的承认,他的帝位正统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宣传,龙椅也就坐得更加稳。于是出于两种目的的结合,前往“西洋”,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东南亚一代就成了朱棣一个既定的政治举措。
西洋|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