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关羽面如重枣,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种病( 二 )


关羽少年的时候,因为打抱不平,伤了他人性命,被官兵捉拿。无奈之下,关羽躲到一个枣子林躲藏,被看林子的老人收留。那个枣子林的枣子叫做泡红,又被称为重枣。因为枣子林的枣子太多,不仅树上接满了枣子,就连地上也落下了不少。时间长了,枣子烂了,水淌到附近的河里,河水也变成了红色。关羽在这片林子里,吃的是枣子,喝的是被枣子染红的河水,每天洗脸用的也是这里的河水。时间长了,关羽的脸也就变成了红色,所以叫做重枣脸。同时因为关羽整天呆在林子里,要防止有人偷枣子,每天睡觉的时候眼睛总是半睁半闭,似睡非睡,日子长了,就变成了丹凤眼、卧蚕眉,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胡子|关羽面如重枣,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种病
文章插图
这些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估计创作的时间就更早了。不过这些故事显得有点荒诞,三国时期山明水秀的,哪有那么严重的水污染?就算是到了近代,也还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民间艺人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创作特点。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出场的时候的描述与后来的《三国演义》已经有些相似,该书是这样描述的:
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蒲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
这里已经把关羽的身长、胡子、脸色、眼神都做了一番介绍,不过平话中的关羽的脸色尚未达到“面如重枣”,仅仅是“面如紫玉”。
从以上列举的资料看,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脸色的描述无疑是决定性的。自从《三国演义》流传之后,原本关羽应有的黄脸不见了,平话中描绘的紫玉色也消失了。如今无论是戏剧、电影上,关羽的脸色都已经变成了统一的大红色的“重枣”脸了。如果要是那个编剧或者是导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关羽的连还原成黄色,估计一定被观众嘲笑为外行的。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写得更好看
从以上的分析得知,关羽“面如重枣”其实是凝聚了几代民间艺人和剧作家们的智慧结晶。到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作者综合了这些故事,将关羽的外形做了一个最后的定型。当然,从艺术的角度上看,这样的描述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从罗贯中本人的经历和自然的常识判断,罗贯中的这个描述实在是有违常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于罗贯中的个人经历,有本叫做《稗史汇编》的古代资料中所有介绍。该书曾经提到:罗贯中与当时一名叫做葛可久的名医是好朋友。看来关系不会怎么样,谈不上是什么好友。否则他就不会想都没想就把从宋代开始及民间流传的红脸搬到了《三国演义》中。因为作为一个作家,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以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最起码罗贯中也要问问葛可久:这“面如重枣”有没有什么问题呀?估计他也没问,结果关羽一出场,就成了一个病人,还糊弄了上亿读者几百年。这里要说上两个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