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明朝灭亡非崇祯一人之错,李自成曾提三个条件,若能答应不至于此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从西安起兵,率领起义军向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发起了全面进攻。李自成虽然认为明军不足为惧,但也没有料到这一路上竟会如此顺利。从西安到宁武关的这两千多里中,起义军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因为,明军一见李自成的大旗,纷纷献城投降,有的甚至还主动充当向导,为起义军指明前进的道路。

答应|明朝灭亡非崇祯一人之错,李自成曾提三个条件,若能答应不至于此
文章插图
于是,李自成见明军如此不堪一击,便意气风发地下达了攻取宁武关的命令。但不料,宁武关的守军却异常顽强,虽说起义军还是全歼了守城将士,但却被这一个小小的关口拖住了整整七天七夜。崇祯皇帝见李自成久攻宁武关不下,也坚定了自己誓不南迁的决心。他认为:宁武与京城之间还有好几个关口,足可支撑到援兵的到来。但之后,局势的恶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崇祯皇帝的想象。宁武关之后的军事重镇接连陷落,李自成很快就来到了北京城下。当年的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视京城的守军为无物,肆无忌惮地用大炮轰击城墙。听着不断传来的火炮声,崇祯皇帝面如死灰。于是,他强撑着上早朝,可前来上朝的臣子们纷纷垂下了头,有的甚至当众啜泣起来。崇祯向大臣们询问对策,可朝堂之中鸦雀无声。意识到亡国之祸就在眼前,崇祯皇帝不由得心乱如麻。当时,他充满恨意地伏案写下了“臣皆亡国之臣,文臣个个可杀”十个大字,之后,默默地抹去了。

答应|明朝灭亡非崇祯一人之错,李自成曾提三个条件,若能答应不至于此
文章插图
到了三月十八日,已经打到彰义门外的李自成趾高气扬地劝降,并派出杜勋进城谈判。杜勋之前是明廷的尚膳监掌印太监,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局势恶化之后,崇祯皇帝对他委以重任,特意派他去监军。但不料,杜勋见李自成占据了上风,马上便叩头乞降。李自成知道他是崇祯皇帝的心腹,于是,特意让他前去谈判,以此来瓦解崇祯的心理防线。杜勋投降之后,一直想要为起义军立下大功,此时,见自己能够代表李自成前去谈判,顿时大喜。他大步流星地来到崇祯皇帝的面前,使得崇祯皇帝气的浑身发抖。看着自己曾经的主子,杜勋的内心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于是,他面不改色地向崇祯传达了李自成的条件:一、明朝的西北一带从此归李自成所有,李自成自立为王;二、李自成这一路上耗费巨大,明廷应该拿出百万两银子进行犒劳;三、李自成从此不用觐见崇祯皇帝。

答应|明朝灭亡非崇祯一人之错,李自成曾提三个条件,若能答应不至于此
文章插图
还没等崇祯皇帝有所反应,杜勋就接着说出了李自成的承诺:如果崇祯皇帝答应上述三条的话,李自成就可以帮助明廷剿灭别的起义军。而且,李自成的军队还可以帮助明朝对抗辽东的女真部落。平心而论,李自成的条件并不过分。当时,他已经占领了大明王朝的一半,北京城更是唾手可得。无论崇祯皇帝是否承认,他都是西北方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再说银子,只要他想要,全北京的银子都是他的,又何况百万两?至于说觐见一事,此时提出来,完全是给崇祯皇帝留颜面罢了。崇祯皇帝仔细考虑了之后,感觉这个条件可以商量。但是,为了维护帝王尊严,他不好开口答应。于是,他将这个问题交给了身边的大学士魏藻德,想要让他来替自己做决策。魏藻德心中一惊,他久居朝堂,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分量。因为,此时自己一旦表示同意,那么,就是给整个明朝当替罪羊了。为了给民众和列祖列宗一个交待,皇帝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千刀万剐。于是,他迅速跪下,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