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吴三桂并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才是他叛变的真正原因
文章插图
吴三桂汉奸一词出现的比较早,来源处于也很广泛,但实际意义都大同小异,原指出卖汉族王朝的国家利益的人,而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引申为出卖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败类。倘若一个人被摊上“汉奸”的骂名,即使时有翻案,但是这辈子下辈子,所有的辈子都无法翻身了。崇祯朝的大太监曹化淳品性贤良、精通诗画,后来因为谣传而被诬告“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虽然得到清廷官方的澄清,可是仍然被汉人不耻,临终前忿恨不已,留下多篇诗赋明志。而明末重臣吴三桂却主动投身于这混乱泥淖中,不顾身后名节,留下明末第一汉奸的恶名。“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从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由山海关逡巡不入间接导致明亡,到转变政治立场投靠清军击溃大顺政权,又接着对抗南明、绞死永历帝,彻底灭亡明朝,最后拥兵自重、起兵反清,吴三桂几个人生节点的所为一步步推动并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而随着吴三桂丑陋一生的覆灭,历时数十年动荡不安的中华地区才最终走向安定。崇祯十七年初,农民军李自成宣布东征北京。三月五日,形势恶化,朱由检立即下令命吴三桂火速率军入卫京师。吴三桂徘徊推阻多日,三月十九才抵达山海关,而庄烈帝已于此日凌晨在煤山自缢赴国。吴三桂自幼从军就一直在辽东守御国门,历经明金之间多次大战。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彻底失败后,明朝已没有任何能力再组派大军援助辽东,唯独吴三桂一军较为完整,明朝只能依赖他来主镇辽东。
文章插图
▲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此时的吴三桂早已不再是一个懵懂单纯的热血青年,战局国难的纷扰迅速增长了他的政治敏感度和手腕。吴三桂左右逢源,从大明要钱要粮维持边线稳定,但又联系此前投靠清军的舅舅祖大寿与大清暧昧不已。朱由检下令勤王之时,吴想拖延以待更大的政治筹码,却没想到明军守将除周遇吉以外几无抵抗,农民军进展十分顺利,吴三桂裹步不前最后只能坐视全家与大明一起覆亡。而后吴三桂又开始新一轮政治投机,既请满洲兵入关为其报国仇家恨,又与农民军虚与委蛇伺机投靠。史书以及野史常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事实并非如此。农民军进入京城后迅速腐化,李自成又无力约束部下,吴三桂看不到大顺政权丝毫朝气所在,无非张角、黄巢之辈,根本不值得依附,而其妻妾被夺不过是一导火索以及掩盖其降清的遮羞布。吴三桂仍然打算继续左右逢源,可大清睿亲王多尔衮更是“太极”高手,以极其高明的手腕迫使他彻底降清。“不忍一矢相加遗”,这番举动为其洗刷勤王不利的罪名和拉拢大明遗老遗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倘若此时就以“汉奸”之名冠于吴三桂,恐怕后世会将其描述为继洪承畴之后的又一悲剧人物。然而吴三桂终究还是吴三桂,他接下来的态度行为转变也坐实了“汉奸”一名。满清自入关定都北京以后,清廷对吴三桂外示优宠,内存猜疑,常常利用其对于农民军的怨恨来攻击农民军政权,虽然让其保留了一支部队,可每次都是随军征伐,相互钳制,很少能够独领一军。吴三桂见此便见风使舵,称朱由检为故主,表明心意“矢志新朝”。顺治十四年,即庄烈帝殉国十三年后,清朝封吴三桂为平南大将军,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永历政权。吴三桂攻伐永历政权的行为也使汉人意识到他的真正面目,吴三桂的心中已彻底将大明抛之脑后。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李自成都能攻陷北京却不敌吴三桂,原因竟是被鼠辈耗尽战力
- 张仪为何多次戏耍楚国?除了政治目的,他还要报仇雪恨
- 吴三桂的三藩军前期控制半壁天下,为何后期土崩瓦解?
- 古代太监为何喜欢收养干女儿?并不是为了防老,背后原因太真实
- 没落的蒋家第4代,蒋友柏:离开台湾前,历史与政治都只是家事
- 历史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塔
- 缅甸|大明最后一位皇帝,临死前问了吴三桂4个问题,让他抬不起头 !
- 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秦始皇的暴政
- 明朝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夏言,一生致力振兴明朝,终被奸臣陷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