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
时隔8年 , 那个写《活着》的余华又活了!他的长篇新作《文城》将由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 这距离余华上一部长篇《第七天》已过去了8年 。
《文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余华曾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 , 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 , 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 。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 , 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 , 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 , 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 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 , 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 。 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 ,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 , 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 。 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 , 漂泊至此 。 往后的日子 , 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 , 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 。 最终他徒劳无获 , 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

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

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
作家余华
长篇新作《文城》
在《文城》之前 , 余华出版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第七天》五部长篇小说 , 作品已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 获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奖项 。
自1990年代《活着》出版以来 , 从张艺谋改编同名电影 , 将福贵的经历搬上荧幕 , 到易烊千玺手写读后感 , “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 , 一代代读者 , 不分老幼 , 不分城乡 , 一遍遍读他的作品 , 从小说中看到现实 , 在感动中获得力量 。 《活着》让每个读过福贵故事的人都相信 ,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 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
透过《文城》 , 读者也将在那个熟悉的余华身上 , 窥见他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 余华曾这样谈写作:“一个梦 , 让一个记忆回来了 , 然后一切都变了 。 ”也许正是因此 , 他的许多小说都在书写记忆 , 不管是个人的 , 还是集体的 。

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
在《文城》中 , 余华继续追寻一段被历史记忆封存的时光 , 同时 , 他也突破以往的创作 , 把故事背景设定在前作少有着墨的年代 , 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清末时代 。 在那个年代 , 结束的尚未结束 , 开始的尚未开始 。 似乎专为与那时的残酷蛮荒相呼应 , 余华在讲述这段往事时 , 承续了民间叙事的风格 , 不动声色地融入魔幻色彩 , 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 , 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 在这个故事里 , 余华写到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 纪小美与他笔下的任何一位女性相比 , 都更加复杂多面 , 柔软又坚硬 。 她在命运推动下的每一次选择、她在那个慌乱时代的幸与不幸 , 都更加牵动读者心弦 。
“我只要写作 , 就是回家 。 ”余华曾这样说 , “我的每一次写作都让我回到南方 。 我现在叙述里的小镇已经是一个抽象的南方小镇了 , 是一个心理的暗示 , 也是一个想象的归宿 。 ”而在《文城》中 , 余华不仅书写熟悉与亲切的南方小镇 , 还描绘种着高粱玉米的黄河北边 , 在作品中展现了更广阔的地理图景 。 《文城》也将见证一个我们曾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那个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将历史和时代真正融入人物生活的余华 , 他是一位忠实的叙述者 , 也是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
这样的余华有着独特的文学力量 , 能够令自身经历截然不同的读者 , 与他的文字产生情感上的相通与共鸣 。 正如他所说 ,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 , 读到自己的感受 , 甚至是自己的生活 。 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 , 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 ”

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

余华|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个熟悉的作家身上,窥见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
因此 , 读者能与《活着》的福贵一同感受他与命运最为感人的友情 ,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与许三观一同试图紧紧抓住黄酒猪肝这幸福的幻影 。 而在《文城》中 , 读者将与故事中的各色人物一起 , 同无处可逃的命运决绝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