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
——贺知章《回乡偶书》
王扶之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 当时中华大地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战乱状态 , 达官显贵们锦衣玉食 , 大部分的老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王扶之的老家在陕西 , 陕西地处内陆 , 交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发达 , 当地军阀更是连年征战 , 王扶之的家里也饱受战乱之苦 。
王扶之的母亲在5岁那年便早早过世 , 父亲则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 他的父亲是个有识之士 , 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 父亲每天努力赚的钱从没有被挥霍浪费 , 除了必要的吃穿以外 , 全部存起来准备给王扶之读书上学用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文章图片
王扶之也很懂事 , 他从小就知道怎么干农活、做家务 , 没事还要去给当地的地主家放牛;后来父亲攒够了钱 , 便把他送到了延安附近的私塾读书上学 , 这个决定改变了王扶之一生的命运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文章图片
王扶之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 他每天都认真读书识字 , 把自己能摸到的每一本书都拿出来反复看了又看 。 延安是当时的红军革命根据地 , 连年战乱 , 百姓们都见识过不少军队 , 但几乎没有军队不搜刮民脂民膏 , 除了红军 。 这让王扶之心生向往 , 很快就萌生出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文章图片
当时王扶之的年纪只有十二岁 , 红军不会收这么小的孩子 , 为了怕红军马上要启程 , 情急之下他便虚报自己已经17岁了 , 毕竟那个年代百姓普遍吃不饱饭 , 个子矮点很正常 , 王扶之一米六的身材已经和很多大一点的人看上去没什么区别 ,, 他这才得以加入红军队伍 。
在军旅生涯中 , 王扶之参与了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 尤其是解放战争中 , 他参与了四平保卫战、平津战役等 , 从祖国的东北方向一直将解放战线推进到了珠江 , 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之后 , 王扶之又被派遣入朝作战 , 从团长一路连升到了师长 , 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为了国家征战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文章图片
五五授衔仪式上 , 王扶之因为出色的战功而被评选为开国少将之一 , 此时的他终于可以歇下来喘一口气 , 便想到了回乡 。 自己军旅生涯这么多年 , 还没回家看望过自己的父老乡亲 , 夕日一别已过去多年 , 如今父亲是否尚在人世?儿时的玩伴又身在何方?
想到这里 , 王扶之决定立刻要回自己的老家陕西走一趟 。 在和组织打过报告之后 , 王扶之便收拾行李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文章图片
老家子洲县非常贫困 , 交通很不发达 , 加上多年未回家乡早已大变样 , 王扶之也不知家究竟在何方 , 站在村口的王扶之顿感茫然 。 幸好旁边有一位赶着驴车的老汉经过 , 一看就知道王扶之是回乡来寻亲的 , 因此好心捎上一程 , 准备将他带去村长那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近乡情怯的王扶之在驴车上忍不住和车夫攀谈起来 , 他想多了解下家乡这些年的变化 。 说着说着他们就聊到了各自的身世 , 老车夫表示自己有个儿子 , 早年在延安读书 , 后来又参加了红军 , 再后来便没了音讯 。

开国少将回乡寻父,和赶驴老汉聊了一路,谈及姓名,两人抱头痛哭
文章图片
王扶之一想 , 这经历怎么和自己有些相似?莫非?想到这里 , 王扶之抬头仔细端详老者 , 随后他大惊失色 , 主动交换姓名表明身份 , 这老者竟然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老父!王扶之大喊了一生:“爹!”车夫听罢当场一愣 , 回过头来定睛看了王扶之半晌 , 眼泪一下子润湿了眼眶 。
两个大男人就这样当场抱在了一起 , 父子二人时隔多年终于再度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