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靖难之役朱允炆本有机会击败朱棣,但却因他的一句话最终丢掉江山( 二 )

济南之战,燕王军队大败,退回北平,朝廷军队收复德州。
东昌之战,是靖难之役时朝廷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这场战役,对双方的意义都非常重要。
而正是这场胜利的战役中建文帝说的一句话,让建文帝最终失去了江山。
熟悉朱棣的读者都知道,朱棣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身先士卒的将领,他多次亲自率军冲锋,身先士卒,不畏生死。
朱棣的这种做法,一方面鼓舞士气,可令本军将士上下一心,同时还可以震慑对手。
但是没想到朱棣的这种做法,还无意中救了自己一命。
东昌之战,朱棣在战场上多次濒临险境,但是最终都安然无恙,甚至在战场出入自由。
为什么呢?因为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句话。
建文帝知道朱棣在打仗时喜欢亲自披挂上阵,所以特别交代本军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你们不可以伤害我四叔,我不想背上杀叔的罪名。”
这句话对朝廷军队来说是“禁杀令”,对朱棣来说可谓是“护身符”、“免死金牌”。建文帝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没有见过战场的惨烈,战争,本来就是拼尽全力你死我活的对话,现在自己老大吩咐不可以伤害敌军将领,这岂不是让自己的士兵投鼠忌器?君不见当年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一人一骑杀出数万曹军包围,赵子龙一身是胆勇冠三军固然英武,但是若没有曹孟德的那句“吾当生致之,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令曹军缚了手脚,恐怕赵云将凶多吉少。

建文帝|靖难之役朱允炆本有机会击败朱棣,但却因他的一句话最终丢掉江山
文章插图
同样,朱棣也是。东昌之战,盛庸率领的朝廷军队多次击败燕王军队,燕军溃败,朱棣心有所恃,亲自断后,单枪匹马,拼命死战,盛庸手下将士心有所忌,对朱棣既不敢伤害,又难以活捉,只好放任其自由。
要知道,这是建文帝很好的一次机会,一次取胜的机会,但是建文帝没有把握,因为他的叔侄之情也好,妇人之仁也罢,总之,他放过了四叔朱棣。
终于,燕军靠着朱棣本人的掩护,保存了有生力量,成功退回属地北平,得以重整兵马。
次年藁城之战,双方列阵交战,火枪火箭弓弩齐上阵,无数燕军将士被朝廷军队的火箭所伤,朱棣的帅旗甚至被火箭弓弩射得像刺猬一样,但是朱棣本人却毫发无损,正是得益于朱允炆的禁杀令。 最终,藁城之战,燕军大胜,朝廷军队损失惨重,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建文帝|靖难之役朱允炆本有机会击败朱棣,但却因他的一句话最终丢掉江山
文章插图
东昌之战,藁城之战,朱棣得以活命,皆因建文帝朱允炆下达的不许杀叔的禁杀令,试想,如果建文帝不下此令,那么在东昌之战,朱棣可能就会被擒杀,没有朱棣,靖难军失去主心骨,靖难之役可能就此结束,建文帝也不会失去自己的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