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成吉思汗 蒙古 西夏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绝非只是一句妄言 。 历史证明 , 当外部条件安逸时 , 内部斗争便突显起来 。
南宋与金之间多次征战 , 此消彼长 。 在数次的交锋中 , 金国开始逐渐汉化 。 女真人渐渐褪去了骨子里的血腥 。 金章宗完颜璟更是历代金国皇帝中最推崇汉族文化的 , 他在位期间 , 废除了国内的奴隶制度 , 允许女真与汉族通婚 。 他个人极度的推崇孔子 , 并且完善了金国的科举制度 。
这样的异族帝王就算放在中原也是大有作为 。 可是 , 游牧民族汉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好事吗?显然不是 , 完颜一族是一刀一枪打出的金国 。 中庸的思想、相对安逸的氛围(金国与南宋数次交战 , 两方旗鼓相当 , 并未能完全吞并对方) , 使得完颜璟在金国的北部凿开了绵延九百里的界濠 。 与草原部落泾渭分明 , 只求防守 , 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老对手南宋身上 。 殊不知一个叫做铁木真的英雄悄悄地征服了各个部落 , 只等报仇雪恨 。
权臣
趁着金宋两国僵持之时 , 铁木真在浩瀚的草原上完成着统一各部落的伟大壮举 。 而被金国认为是头号宿敌的南宋 , 现在却忙着进行权臣的更替 。
封建王朝自始皇时 , 其内核就两个字:
斗争 。
君与臣争、臣与臣争、民与官争 , 就连皇帝的后花园也是整日争芳斗艳 。
为什么封建王朝会孕育出科举制 , 因为皇帝一个人是掌握不住天下的 。 有人要做事 , 就要分权 。 明清在汲取之前各个朝代的教训后 , 明白了一个道理:
社稷永远不会被黔首、白丁所推翻 , 坏事的只能是读书人 。 因此控制了读书人便是控制了天下 , 八股取士便是不二的工具 。
外患不足虑 , 只要根基坏了 , 气数已尽之日便不远了 。
南宋亦是日薄西山 , 与金国虽然时有战争 , 但总归不痛不痒 。 于是 , 内部的斗争就开始了 。 南宋共出现过三个顶级大权臣:秦桧、韩侂胄、史弥远 。
秦桧 , 华夏历史中数一数二的奸佞之臣 , 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定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 , 在达到和金国议和的目的后 , 为非作歹十余年;韩侂胄 , 大相公韩琦曾孙 , 一己之力掀起开禧北伐 , 大圣人朱熹也不是对手 , 致仕回乡 。
与秦、韩两位大权臣相比 , 史弥远登上权臣的道路简直是兵不血刃 。
文章图片
开禧北伐宋军节节败退 , 韩侂胄正欲力挽狂澜 。 在控制前朝官员唯命是从后 , 他还是忘却了最毒妇人心 。 百密一疏 , 后宫杨皇后与韩侂胄早就结下了梁子 。 杨皇后与史弥远相互配合 , 一个给赵扩吹枕边风、偷出御笔 , 一个假借诏书先斩后奏 。 权倾一时的韩侂胄就这样人头落地 。
韩侂胄的时代结束了 , 但是史弥远的时代还遥遥无期 。 虽然他是政变的主力 , 深得杨皇后的宠信 , 但是论资排辈 , 他的头上还有右相兼枢密使钱象祖、参知政事卫泾 , 而史弥远在政变之前只是小小的礼部侍郎 , 卫泾的直属部下 , 要登上权臣之巅 , 先要熬过这两个老家伙 。
可是 , 让史弥远没有料到的是 , 很快他就会登上权力之巅 。
钱象祖成为南宋第三位权臣 , 在他的眼中卫泾就是绊脚石 。 于是他当众揭卫泾老底 , 卫泾当初暗地里送韩侂胄金银细软的事被抖落出来 。 南宋"清流"官员自是对这种两面派嗤之以鼻 。 最终 , 卫泾倒台 。
钱象祖趁机上位 , 成为了左相兼枢密使 , 史弥远补缺 。 新的斗争即将开始 , 就在史弥远拜相仅一个月 , 他的母亲去世了 , 服丧就会便宜了钱象祖 。
意想不到的是 , 在史弥远回家守丧的前几天 。 钱象祖下了台 , 史弥远成为了独相 。
史弥远的手段比钱象祖高级的多 , 他不仅揭老底 , 还收编了台谏官 , 同时深宫中的杨皇后再次拿起御笔 。 钱象祖在韩侂胄底下打击道学、逮捕庆元六君子的"光辉事迹"被广为"传唱" 。
没有一丝的血腥 , 史弥远登上了权臣之巅 。
这便是铁木真丰满羽翼之时 , 南宋干的"大事" 。
篡位
在南宋搞内部斗争时 , 高度汉化的西夏也没闲着 。
西夏李氏可以用无赖来形容 , 辽国强盛时 , 便依附辽国;金亡辽 , 眼看着势头不对便率先投靠金国 , 主动认金国为宗主国 。 它的这种左右逢源 , 使得西夏乘乱占领了河西千余里土地 , 使得三国鼎立继续维持 。
随着战火的逐渐平息 , 西夏也迎来了安逸的时光 。
于是 , 内部斗争开始了 。 在夏仁宗李仁孝在位时期 , 西夏权臣任得敬风生水起 。 他逼迫仁宗把西夏西南路、灵州罗庞岭划给自己 。 任得敬要自己做皇帝 , 国号"楚" , 并且还要求李仁孝派遣使者到金国为他讨取封号 。 金国皇帝完颜雍懵了 , 为叛贼讨去封号古来少有 , 打狗还要看主人 。 于是 , 完颜雍决定帮西夏一把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5435.html
标题:成吉思汗|百年来“三国”相安无事,成吉思汗初露锋芒,西夏亡国已成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