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南宋时期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 , 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 , “跨连荆豫 , 控扼南北” , 地势十分险要 , 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 , 宋人称之为“天下之脊 , 国之西门” 。 襄樊一旦失守 , 长江门户洞开 , 蒙古大军顺流而下 , 临安则危在旦夕 。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 , 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
南宋末年 , 权臣贾似道当政 , 对内欺君误国 , 对外屈辱求和 。 元世祖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 , 决意自中路襄阳突破 。 一场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襄阳之战拉开序幕 。 先是蒙古大汗蒙哥在西攻四川钓鱼城重伤死后 , 忽必烈从鄂州匆匆北归争夺汗位 。
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 , 南宋水师大将刘整(名将孟珙麾下大将 , 受奸相贾似道排挤而失节降元)率水师降元 , 并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 , “先攻襄阳 , 撤其捍蔽” , 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 , 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 忽必烈听取了刘整的建议 , 决定攻打襄阳 , 作为打破宋蒙对峙的突破口 。
咸淳四年(1268年) , 忽必烈命令刘整、阿术兵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阳市) , 守将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 , 吕文德是宋权相贾似道的亲信 。 第二年 , 忽必烈又派丞相名将史天泽助战 , 并听取史天泽的意见:蒙古军在襄阳、樊城二城四周修筑城围 , 并封锁汉水 , 截止1269年 , 蒙古军基本上完成了对襄阳长期围困的军事部署 , 襄阳和樊城变成了两座孤城 。
文章图片
当蒙古军在襄阳、樊城二城四周修筑城围的时候 , 驻守在襄阳的宋军进行了多次的出击 , 试图打破蒙军的包围 , 不过 , 宋军的多次努力均被蒙古军击破 。 而宋廷也不断派兵援襄 。 1269年3月 , 两淮都统张世杰率军援救襄阳 , 与蒙古水军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进行了一场大战 , 张世杰不敌投降蒙军的刘整 , 被迫退回 。 随后赶到的四川安抚制置使夏贵 , 则利用春季汉水暴涨 , 以战船将粮衣等物资送入襄阳城内 。 同年6月 , 荆鄂都统唐永坚 , 自襄阳城杀出 , 结果兵败被俘投降 。 同年7月 , 夏贵率5万援军、3千艘战船 , 再度增援襄阳 , 却遭沿江堡垒的蒙军猛烈阻击而增援未果 。 南宋以五年八次共计十五万水师救援皆告无功 。 在宋将夏贵趁汉水春潮上涨送粮至襄阳后 , 蒙古军刘整与阿术决定大练水军 , 夺宋军之所长 , 补蒙古军之所短 , 襄阳战局出现了转折 。
文章图片
元军在长期围困和进攻襄阳的过程中 , 逐步摸清了宋军守卫上的特点 。 当时襄阳和樊城隔汉水相望 , 宋军在汉水修筑浮桥 , 两城互通援兵 。 1273年正月 , 阿术派水军断锁、锯木、毁桥 , 使襄阳城内宋军无法支援樊城 。 又使用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所制之回回炮(当时最先进之攻城抛石机)攻城 , 樊城破 。 1273年正月元军破樊城后进行屠城 。
樊城失陷以后 , 襄阳形势更加危急 。 襄阳守将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廷告急 , 但终无援兵 。 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 , 陷入既无力固守 , 又没有援兵的绝境 。 1273年二月 , 襄阳宋将吕文焕在蒙古军帅阿术“襄阳投降可保全城安全”的允诺下降元 。 轰轰烈烈的襄阳保卫战 , 至此结束 , 前后持续六年 。 襄阳、樊城失陷后 , 南宋门户洞开 。 1276年 , 元军攻占临安(今杭州) , 南宋亡 。
文章图片
从公元1235年开始宋蒙之间的军事同盟破裂之后在襄阳开战以来 , 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 , 前后历时长达38年 。 在这段时间内 , 共中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蒙古南宋各自的内乱甚至内战、双方尔虞我诈的谈判、打打停停的消耗各种事端是层出不穷 。
【兵家必争之地:三十八年之战守,城破,国亡!】宋蒙(元)双方为了争夺这个历来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水路交通要塞 , 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骑兵和水军 , 动用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切先进武器 , 各方的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前来增援 。 当然 , 严谨的说应该是元朝的援军不断增援 。 忽必烈为了啃下襄阳 , 将全国各地的元军纷纷调至襄阳 。 而南宋这边 , 眼看是危机存亡之际 , 庙堂之上却每日歌舞声瑟 , 灯红酒绿 , 俨然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 所以援军迟迟未到 。 后来有人驰援 , 但已经是战机全失 , 杯水车薪了 。
稿源:(芳茵历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299.html
标题:兵家必争之地:三十八年之战守,城破,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