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细思极恐 , 秦朝“奋六世之余烈” , 然后二世而终 。
反观其他封建朝代 , 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就实现了兴周灭纣的壮举;汉代刘邦、唐代李渊、明代朱元璋 , 甚至于一代人就完成了改朝换代 。
我们翻阅史书 , 发现越是接力棒式的封建王朝 , 后期发展越是困难、问题越多 , 甚至于秦王朝的二世而终:最具实力的曹魏集团 , 离统一越来越远;晋朝通过三代人完成了历史使命 , 但很快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 被网友评为“最不待见”的封建王朝;隋朝(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37年草草收场;宋代(后周禅让)重蹈覆辙 , 落了个“靖康之耻”的悲剧;清朝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代君主才进入山海关 , 更是到了康熙中后期才彻底实现真正的统一(剿灭三藩之乱) , 加上1840年之后的种种耻辱 , 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清朝鞑子” 。
真的是“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吗?
文章图片
“奋六世之余烈”的背后 , 其实夹杂着太多历史的偶然
奋六世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威振四海 。 ——贾谊《过秦论》
“奋六世之余烈” , 哪六位君王?
【“奋六世之余烈”反倒二世而终?秦朝的接力棒式崛起,问题在哪?】第一位 , 秦孝公 , 他执政期间实行商鞅变法 , 让秦国逐渐强大 , 秦国真正开始称霸的起点 。
第二位 , 秦惠文王(秦宣太后芈八子的老公) , 他执政期间能人无数 , 张仪、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人物尽其用 , 北伐义渠 , 西平巴蜀 , 东出函谷 , 南下商於 , 使得秦王朝进一步变强 。
第三位 , 秦武王 , 23岁举鼎而死......
第四位 ,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很长 , 能排进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TOP10)秦宣太后芈八子的儿子 , 在位期间通过长平之战彻底击败了与秦国尚有一战之力的赵国 。
第五位 , 秦孝文王嬴柱 , 在位仅三天 。
第六位 , 秦庄襄王嬴楚 , 奇货可居的主人公 , 秦始皇的生父 , 在位三年 。
文章图片
第三位、第五位、第六位真的起到正向作用了吗?
很有限 , 甚至于秦武王举鼎而死贻笑大方 , 让山东六国有了进攻的机会 。 相对于刘邦、朱元璋那种立场鲜明、目的明确的创世之君 ,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更像是利用几位文韬武略之君的光辉把王朝隐患遮盖住 , 凭借着大趋势实现接力棒式的崛起 。
刘邦、朱元璋他们的问题会直接暴露出来 , 没解决好立马就打败仗 , 就出问题 。 反而是秦朝这种接力棒式的崛起王朝 , 他们的问题隐藏得太深了 。 在虎狼之师不断胜利的麻醉下 , 其他方面的缺失反而更不容易暴露出来 。 但这些问题一直是有的 , 等到了一统六国之后 , 没有了敌人立马被放大 , 把秦朝推向深渊 。
文章图片
刘邦的崛起之路是怎么样的?
战场上打不过 , 于是去请韩信当大将军;需要有人扰乱项羽军心 , 立刻收编彭越去项羽后方捣乱;裂土封王思潮盛行 , 刘邦立马搞了白马盟誓;白登之围打不过匈奴 , 立马和亲并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他的崛起伴随着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反观以“秦”为代表“慢崛起”的封建王朝 , 看似“奋六世之余烈”是各位君王的共同努力 , 但他们隐藏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 甚至没有机会暴露(一直打胜仗 , 没有人会总结问题 , 只有失败了才会总结问题) , 他们的最终胜利取决于前代积累和后世之君的重复性操作 , 像极了基金的定投 , 通过时间不断地摊薄成本 , 获得更大的利益 。
相对于一代人就实现改朝换代的汉、唐、明 , 暴露不出隐藏的问题 , 是“满崛起”王朝的通病 。
从始至终 , 秦王朝的以战养战就是大问题 , 他们的补给几乎都是从战场获得 , 有一天没有了敌人怎么办?职业军人没有了杀敌人获得军功的上升通道 , 战斗力注定下降 。 于是被派到长城和安南 , 却又导致了王朝内部的军力空虚 。 除此之外 , 人才培养机制(几乎全是六国人才进口)、文化传播方式等等都是大问题 。
但在秦国虎狼之师的一场又一次胜利之下 , 没有人注意到 。
稿源:(历史挺好玩同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488.html
标题:“奋六世之余烈”反倒二世而终?秦朝的接力棒式崛起,问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