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按关键词阅读:

笑天下可笑之人 , 骂天下可骂之人 。 ——朱元璋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 我国经历了数十个朝代的更替 , 每一个新朝代的产生 , 就会伴随着旧朝代的灭亡 , 在这一过程中 , 留下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 , 让我们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历朝历代 , 都有很多贤明君主 , 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 , 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 创造了无数丰功伟绩 , 至今都被人们歌颂 。
还有一位皇帝 ,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 从一个乞丐逆袭成了一国之君 , 并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 他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文章图片
朱元璋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 , 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去给别人家放牛 。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 , 又赶上连年天灾 , 亲人相继离去 , 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 。
无奈之下为了活命 , 他只能到一家寺庙去当和尚 。 但好景不长 , 没过多久寺庙也维持不下去 , 朱元璋只好四处流浪 , 开启了乞讨生活 。
当时正处元朝末年 , 社会动荡不安 ,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 朱元璋也亲眼见证了底层人民的疾苦 。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文章图片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 , 哪里就有反抗 , 当时民间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 ,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 , 朱元璋参加了其中一支起义军 。
很快 , 朱元璋就在军队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 凭借着出色的领导才能 , 他逐渐掌握大权 , 最终推翻元朝统治 , 建立了大明王朝 。
从最底层的贫民 , 成为一国之君 , 这一路走来十分不容易 。 众所周知成为皇位就意味着从此荣华富贵 , 拥有三宫六院 。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选择那种奢靡的生活 , 因为他经历过人间疾苦 , 所以即便坐上高位 , 却仍然保持着节俭自律的习惯 , 更是爱江山不爱美人 。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文章图片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朱元璋在成为统治者之前 , 还有过一段风流往事 。
据说在起义军的一次战争中 , 朱元璋意外受伤 , 为了躲避敌人 , 他躲到了一户人家 。 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是个寡妇 , 年纪轻轻丈夫就去世了 , 只留下她一个人 , 也是个可怜的女人 。
女子见朱元璋受伤 , 便好心收留了他 , 还替他处理伤口 , 细心的照顾他 , 一来二去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
没过多久 , 朱元璋伤势转好 , 追捕他的敌人也已经离开 , 朱元璋便准备返回战场 。 但是女子已经对他产生了感情 , 临走前女子便问他:如果我怀孕了 , 那么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文章图片
听女子这么一问 , 朱元璋并没有选择逃避 , 于是将桌子上的木梳子掰成了两半 , 一半给女子 , 一半自己留存 , 并告诉她如果怀孕了 , 就拿着木梳去找他 。
不得不说 , 朱元璋真的是一位重感情的人 , 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 他的做法更令人直呼佩服 。
果不其然 , 女子真的怀孕了 , 并且还生下一个儿子 。 独自一人带着孩子 , 生活十分艰难 , 没有办法女子只好带着孩子去找朱元璋 。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文章图片
那时的朱元璋已经成为明朝的皇帝 , 他并没有失信 , 但是他没有将母子俩带进宫中 , 而是在宫外找了一间住所 , 并将女子封为了贵妃 , 而这个孩子就是朱桂 。
由此可见 , 朱元璋确实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 不过有人觉得朱元璋这样的安排 , 是觉得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 想隐瞒与女子的过往 。
不过也有人觉得 , 他之所以没有将母子二人带进宫 , 大概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吧 。 如果真的想隐瞒 , 又为何会给她们名分呢?
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文章图片
毕竟一入宫门深似海 , 像女子这样没有背景 , 没有地位的人 , 在宫中的日子应该不会好过吧 。
由于朱桂在郊区长大 , 疏于管教 , 让他养成了蛮横霸道的性格 , 不学无术 , 到处胡作非为 , 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
朱元璋去世后 , 孙子朱允炆继位 , 对于朱桂的所作所为忍无可忍 , 于是便将他贬为庶民 。
不过后来朱棣叛变篡位 , 因为朱桂是他的支持者 , 又是开国皇帝的亲子 , 于是便给他恢复官职 , 最后在73岁时离开人世 。


稿源:(历史之奇闻)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993.html

标题:朱元璋在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女子担心怀孕,他的做法令人直呼佩服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气象台发布雷电橙色预警

下一篇:国际三八妇女节你知晓多少?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