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本有做皇帝的实力,偏偏要依附他人,最终众叛亲离自杀身亡

眼界和性格 , 可以决定最终的结局 。

司马|本有做皇帝的实力,偏偏要依附他人,最终众叛亲离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
东晋时期的名将刘牢之 , 出身于将门之家 。 作为武将 , 此人勇猛刚毅 , 屡立战功 , 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 , 刘牢之充任先锋 , 首先在洛涧取得大捷 , 以五千兵力斩首万余 , 大败苻坚的前秦军 , 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 不久后的苻坚大败 , 洛涧大捷起到了巨大作用 , 这之中作为前锋指挥的刘牢之更是功不可没 。 当时 , 南北朝人称颂勇将惯用"虎"字 , 所以当时江南人称刘牢之为"江北虎" , 而北人则称之为"江东虎" 。

司马|本有做皇帝的实力,偏偏要依附他人,最终众叛亲离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
魏晋时期 , 高门士族日益腐朽衰败 , 其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不断激化 , 其中士族集团与皇族势力的斗争尤为激烈 , 朝堂之上各种权力转换让人目不暇接 。 在各方争斗中 , 手握"北府军"的刘牢之就成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 而正是由于刘牢之的眼界局限和性格弱点 , 使得他"一人而三反" , 三次反叛自己依附的势力 , 最终导致了人生悲剧 。
最初 , 他先是依附门阀世族的代表 , 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王恭 , 帮助王恭压制了皇族代表司马道子 , 但这样的大功 , 并没有取得王恭的尊重 , 出身士族名门的王恭 , 对出身一般武将家庭的刘牢之甚为藐视 , 只把他当成走狗爪牙 , "礼之甚薄" , 使得刘牢之在人格上感到极大的侮辱 。
而此时正被压制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 , 看准这个机会 , 趁机策反了刘牢之 。

司马|本有做皇帝的实力,偏偏要依附他人,最终众叛亲离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
公元398年 , 王恭再次兴兵 , 刘牢之在行军途中发动兵变 , 袭击王恭 , 王恭被俘 , 后被司马道子杀害 。 刘牢之背叛王恭 , 使高门士族同皇族势力的斗争中遭到重大失败 。 随后 , 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任命刘牢之都督兖、青、冀、并、徐、扬、晋陵诸军事 , 成为凌驾于门阀社会之上的武将代表 , 东晋实力最强的"北府军"的实际掌控者 , 司马父子稳定权势的王牌 , 刘牢之的人生也达到顶峰 。
但随着司马父子专权 , 政治上日益失去人心 , 士众对他们的憎恨与日俱增 , 作为"打手"的刘牢之 , 名声自然也跟着受损 , 这使得他非常苦恼 , 却无计可施 。
公元402年 , 司马父子讨伐拥兵自重的桓玄 , 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 , 兼任江州刺史 。 桓玄出身谯国桓氏家族 , 大司马桓温之子 , 从小享有英名 , 是东晋士族阶层的代表人物 , 面对世家出身 , 在江南拥有庞大势力和声望的桓玄 , 刘牢之担心无法他抗衡 , 又考虑到消灭桓玄之后功盖天下 , 司马父子不一定会容忍自己 , 所以内心犹豫不决 。

司马|本有做皇帝的实力,偏偏要依附他人,最终众叛亲离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
桓玄派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劝他:从古至今 , 从来都是'狡兔死 , 猎狗烹;敌国破 , 谋臣亡 。 '像韩信、白起这样的名将 , 声威超过君主 , 建立的大功已经无法封赏 , 最终结局如何?现在您与桓公为敌 , 败了会遭灭族之灾 , 胜了功高盖主同样危险 , 与其头足异地 , 身败名裂 , 为天下俗人所耻笑 , 不如调转戈矛 , 保住自己的富贵 , 才能使自身高位固若金石 , 英雄美名天长地久 。
就这样 , 既厌恶司马父子作为 , 又对士族贵族有敬畏之心的刘牢之 , 又一次被策反 , 投靠了桓玄 , 反戈一击 , 使得司马元显被杀 , 司马道子被流放 。
桓玄掌握大权后 , 并没有真正信任刘牢之 , 仅仅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 , 免除其徐、兖二州刺史 , 剥夺其对北府兵的指挥权 , 并将北府兵进行分解 , 编入诸桓统领的军事系统 , 这使得刘牢之一下子成了无根之水 , 无本之木 。

司马|本有做皇帝的实力,偏偏要依附他人,最终众叛亲离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
刘牢之深感大祸临头 , 急忙与部属商量对策 , 打算北走广陵 , 以图东山再起 。 刘牢之手握强兵 , 而政治上无所作为 , 一味乘隙投机 , 到处依附 , 其行为在北府集团中早已引起了不满 , 在他降附桓玄前 , 其外甥何无忌和刘裕等人便明确表示反对 。 此时他又想奔走他地 , 重新组织军队 , 下属不满情绪瞬间爆发 , 参军刘袭直截了当地说:"事不可者莫大于反 , 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 , 近日反司马郎君 , 今复欲反桓公 。 一人而三反 , 岂能立足于天地间 。 "说完 , 头也不回地走了 , 下面的官吏将领也纷纷散走 。 众叛亲离的刘牢之绝望之极 , 自缢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