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曹魏五子良将明明立下了一流的战功,为何只获得二流的官职呢?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知名的武将组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也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不过,就曹魏五子良将来说,虽然名气上不如蜀汉五虎上将,但是,在实际的战功上,却是平分秋色的。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 二流|曹魏五子良将明明立下了一流的战功,为何只获得二流的官职呢?】在曹魏建立的过程中,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都立下赫赫战功。那么,问题来了,曹魏五子良将明明立下了一流的战功,为何只获得二流的官职呢?

二流|曹魏五子良将明明立下了一流的战功,为何只获得二流的官职呢?
文章插图

首先,对于三国时期,武将官职大致上延续了东汉时期的制度,也即由高到低为: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卫将军以上的官职,无疑是一流的武将官职了,至于前后左右将军、四征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则是二流的武将官职,而杂号将军、偏将军等武将官职,则是三流武将官职了。
由此,对于曹魏五子良将来说,至于征西车骑将军张郃,最后迈入到了一流武将官职的档次中了。至于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只能说是二流武将官职了。但是,纵观曹魏五子良将,却在曹魏建立时立下了一流的战功。比如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差一点活捉孙权。

二流|曹魏五子良将明明立下了一流的战功,为何只获得二流的官职呢?
文章插图

再比如徐晃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由此,对于曹魏五子良将来说,不仅战功多,而且经历了多次硬仗的考验,可是,除了张郃之外,其他几人却止步于二流武将官职,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一方面,在曹魏武将官职中,曹操、曹丕虽然重用五子良将,却更加信任曹氏和夏侯氏的武将,也即曹魏的一流武将官职,基本上被曹氏、夏侯氏的武将所占据了。比如曹魏第一任大将军,就是夏侯惇,在此之后,曹仁、曹休、曹真、曹爽等曹魏宗室,也都身居高位,位极人臣。

二流|曹魏五子良将明明立下了一流的战功,为何只获得二流的官职呢?
文章插图

由此,正是因为曹魏宗室拥有太多能征善战的武将,无疑阻挡了曹魏五子良将的上升空间了。换而言之,如果没有曹仁、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尚、夏侯渊等曹魏宗室的话,五子良将完全可以凭借战功更上一层楼,但是,在古代封建王朝下,皇帝还是会亲疏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