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军政皆强的元帅,抗战最艰苦、最困难阶段,他用这一战术渡过危机


敌人|军政皆强的元帅,抗战最艰苦、最困难阶段,他用这一战术渡过危机
文章插图
抗战时期,罗荣桓出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和代师长陈光率部在山东开辟根据地。有一天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日军到了某村,罗荣桓马上断言:“你讲的可能不对,快回去重新侦察。”侦察员回去侦察,发现那座村庄里确实没有敌人。
侦察员们都很惊奇,不知道他们的罗政委怎么会有如此神通。其实,罗荣桓虽然没有像侦察员那样出去活动,但他可以通过情报站的情报和老百姓的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这使他的脑子里就好象有一幅活的敌情图,上面记载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敌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有其来龙去脉。一股日军通常有好几百,而且一出来就要拉夫、找向导、骚扰百姓,这样就暴露了其行动路线。先前侦察员报告的某村远离敌人的行动路线,罗荣桓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推断,那里不可能有敌人,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让侦察员重新进行了侦察确认。
从1941年起,山东八路军统一由罗荣桓进行指挥。此时也正是山东的斗争环境变得格外严酷之际,日军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到了1942年,抗日根据地更是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一度热火朝天的鲁南根据地已经缩小为“南北几十里,东西一线穿”的狭长地带,在很多地方,八路军都被迫换成了便衣,部队每晚都要转移好几个营地。罗荣桓称这一阶段为“拂晓前的黑暗”。

敌人|军政皆强的元帅,抗战最艰苦、最困难阶段,他用这一战术渡过危机
文章插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反“围剿”的典型战法是在根据地内与敌人周旋,在此过程中选择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以打破“围剿”。罗荣桓发现这种战法没法应用于山东的反“扫荡”,原因是这里的抗日根据地已经非常狭小,缺乏回旋余地,为此他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战术,这就是“翻边战术”。
按照“翻边战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不是设置在根据地的腹部,而是被部署在靠近一路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当日军发动大“扫荡”时,八路军不像红军那样“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在弄清日军特别是当面日军的动向后,趁其包围圈尚未紧缩,有较大空隙,即顺着根据地边沿,“翻”到敌人后方去发动进攻。
【 敌人|军政皆强的元帅,抗战最艰苦、最困难阶段,他用这一战术渡过危机】这时因为日军主力已到根据地腹部进行“扫荡”,后方的兵力相对较少,面对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大规模进攻,往往难以招架,这样就可以打乱日军的整个部署,直至粉碎“扫荡”。
“翻边战术”并不是脑袋一拍的产物,它是罗荣桓在率部进入山东后,经过许多次大小反“扫荡”的经验总结,以往也用过,只是到了1942年才正式予以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