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宋朝发明科举防作弊手段,又出现新作弊手段?5种作弊防不胜防( 三 )
文章插图
另外,宋朝的锁院制并不是十分严格,如果家里出事,也可以从贡院出来。于是宋朝又发明了“平安历”, 使吏隔门问来者,详录其语于历,传入院中,试官复批所欲告家人之语及所取之物于历”,由小官隔着门读给考官的家仆,确保过程透明。但时间长了,在传递过程中,也出现泄题。于是有大臣建议,平安历传递不安全,要求仔细检查传递的东西:“囊复封识,不知所藏何物。名为药囊,安知无简札往来?号为家书,安知无消耗漏泄?”即使考官被封闭在贡院,也不是完全封闭。1142年,秦桧的儿子秦熺参加考试,当时监察御史董德元就私下从誊抄的地方找到秦熺的号码,他大喜:“吾曹可以富贵矣”,后来考官给秦熺定了头名。另一名考官沈虚中在贡院中派小吏偷偷翻墙告诉秦熺消息。所以锁院根本控制不住考官泄题。暗记除了泄题外,宋朝还有一个作弊的方式,也是流传于明清两朝的作弊方式,那就是作暗记。虽然试卷进行密封和誊写,但考官可以根据密约做暗记,要求考生写在文字中。1218年,解试的监试官何周才与刘光约定,在试卷中要出现三个“有”字,录取了刘光儿子刘颐、孙子刘济。但后来作弊案被人告发,何周才流放,刘颐流放三百里充军,刘济流放五百里。杨大年当翰林学士,当时赶上省试,他的同乡考生找到他,向他打听消息,杨大年很生气“作色拂衣而入”,并说了三个字“于休哉!”。后来杨大年果然主持了省试,于是同乡考生全部在答案用了“于休哉!”并全部考中。可见宋朝时暗记作弊有多巧妙。
文章插图
夹带自古考试都有夹带之风。唐朝时就出现了夹带作弊手段。北宋时禁眦夹事书籍进入考场。但并没有杜绝夹带行为。当时欧阳修主持贡举时曾上书:“窃闻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纸细书,抄节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三二十千。亦有十数人共敛钱一二百千,雇倩一人,虚作举人名目,依例下家状,入科场,只令怀挟文字,入至试院,其程试则他人代作。”我们都知道前几年流行的“众筹”说,其实宋朝在作弊上就有了“众筹”。南宋朝宗室子弟带很多篇范文进入考场,自己抄一篇,剩下分给别人,于是大家都考中。
文章插图
在考试时,宋朝允许考生起身到考官前问明情况,这叫“上请”。当有的考生“上请”时,其他考生也纷纷到考官面前也要“上请”,此时考场处于混乱,在混乱中就有人飞快查阅夹带内容,很多考场管理人员也无奈。更有胆大的,考完试连夹带的资料也不带走,于是很多夹带的小本子及各种印刷的小册便堆积在考场。也可以看出当时印刷术很先进了,连小字都能印刷了。还带动了一个印刷的产业。替考除了夹带手抄本以外,宋朝考场上也有遥相传递文字的作弊行为。宋朝对夹带和传递处罚很严,发现后就清出考场,永远取消考试资格。但处罚不是办法,还要应对。南宋大臣曾上奏:“场屋弊极,法禁当严……传义以线从地引入,饮食公然传入,弹圆随水注入,机巧百出。”要求朝廷在考试时增加巡逻人员进行监督,注水时间也进行限制,但依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当然除了夹带、传文外,还有一种最厉害的就是代笔,也就是现在替考。1096年,礼部进言:“怀挟、代笔,为害最大。”淳熙十年(1183年),范仲艺指出科场之弊,“不可胜数,而代笔一事,其弊尤甚”。 1205年,大臣指出:“代笔之弊,最其甚者。显行贿赂,略无忌惮,或替名入试,或就院假手。”
- 宋钦宗|本是抗金名臣李纲,为何世人却评价他是灭亡宋朝的推手?
- 宋朝|都说宋朝官员的福利很好,为什么司马光还会穷的吃不起肉?
- 诸葛亮为减少杀戮,竟然发明了一种面食,最早竟是用来代替人头!
- 东西|诸葛亮其中一项发明,不仅救下蜀国10万大军,至今仍在沿用!
- 雕版印刷术何时发明的 ?为此学界众说纷纭。。
- 宋朝唯一世袭9代的姓氏,家族威震西北300年,功绩超过杨家将
- 中国能领先世界传承千年,这个人的一项发明功不可没
- 宋朝|宋朝十大名将,保家卫国,除了岳飞韩世忠,还有谁?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明朝的商业税收为何只有宋朝的零头?
- 赵匡胤|赵匡胤子孙在宋朝的地位如何其四子一脉在186年后拿回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