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安|司马迁为什么要写“人固有一死,或轻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哥裁缝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知道司马迁的人,一定会对他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念念不忘,司马迁为什么会写这样的话?
文章插图
此句出自《报任安书》,任安写信给司马迁,请他举荐贤才,说白了,就是想让司马迁帮自己向汉武帝进言,提携一下他,于是,司马迁就写了这封回信,按理说,此时的司马迁只需要说一下自己的处境,因为李陵投降匈奴,他为李陵说情,结果被武帝判宫刑,不可能帮上忙,就已经足够了,可是,司马迁不仅说了这些,还在信中谈及了其他内容。
文章插图
信中,司马迁说到屈原被放逐,由此写成《离骚》,孙膑被削掉膝盖骨,著成《孙子兵法》,这显然是在与自己正编写《史记》相提并论,另外,他还说及任安犯了死罪,不久要被处决,这就有点自相矛盾了,任安写信,求司马迁向武帝举荐自己,司马迁拒绝也就算了,凭什么又说任安犯了死罪呢?清朝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此进行过解读,他认为,任安写这封信时,已经被关进大牢,急切间想要寻人解救,又不好明说,只好请求司马迁向武帝举荐,可司马迁身处帝都核心,知道任安即将于十日后处死,而且因为司马迁本人也因为李陵的事正被武帝不喜,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求情,很可能会让武帝一怒之下宰了自己,死倒是没什么可怕的,可这样一来,《史记》就没办法写完了,所以,司马迁才说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言明他不怕死,只是不想这么无意义地死去。包世臣说的对不对?任安到底犯了什么事,以至于落此下场呢?《汉书.司马迁传》中说,任安是在任益州刺史时,给司马迁写这封信的,写信后不久,他就调到京里担任护北军使者,所以,所谓的举荐信,司马迁写不写都没什么用,至少可以证明一件事,写信的时候,任安并不是在牢里,但是,任安也不是一点危险都没有。公元前91年,汉武帝患病,权臣江充诬陷太子刘倨用巫术诅咒武帝早死,刘倨大恐,遂先行起兵,诛杀江充,江充党羽向武帝告发太子谋反,武帝派宰相刘屈氂率兵平叛,双方在长安大战五日之久,史称“巫蛊之祸”。
文章插图
任安在太子起兵前就接到了太子伪造的武帝诏书,本已经等待太子令下,即刻发兵,可马上又听到宰相率兵平叛,这才知道诏书有假,所以,在太子率兵与平叛军激战时,没有发兵,可他也没有率兵出来支持宰相,汉武帝因此认为,任安是在观望,若太子胜,他接了太子下达的命令,就算不执行,也是接了太子令,算作太子一党,无功,但也无过,若太子败,任安不出兵,也不能算有什么错。这种墙头草的态度在什么时候都是取死之道,所以汉武帝在平叛后,把任安定了死罪,关在大牢里,直到此时,司马迁才针对任安任益州刺史时写的举荐请求信,做了回信。这中间的时间差,据史学家推算,间隔少说也有一年多,为什么司马迁要隔这么久才给任安写回信呢?严格来说,司马迁在接到任安请求他举荐的信时,朝廷没多久就把任安调到了长安,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也就无所谓举不举荐了,之所以在任安下狱之时,司马迁才写回信,从信中内容即可得知,司马迁是通过任安的遭遇,联想到自己受到的不白之冤,兴起了同病相怜之感,借机抒发一下心情,同时请任安能理解,他对此无能为力。不过,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此时的司马迁已经写完了《史记》,所以,他不是因为还有未完的事业,所以才说出“人固有一死”的高论,而是他确实没办法,但又不好意思直言不讳,只能委婉地道明原因,同时劝慰任安想开点。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被刷屏,撒贝宁一举动让网友瞬间泪目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武则天已经在感业寺为尼,为什么还能再度回宫,她是怎么回去的?
- 太监|诛杀安德海,丁宝桢为什么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