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新华社采访人员桂娟史林静
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只靠送文化,也要种文化,让农民自己创文化 。近年来,河南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上尤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培育一批文化志愿者队伍、挖掘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在农村广阔天地留下一批永不撤离的文化“轻骑兵” 。
汇集志愿力量 激活“一池春水”
还没踏进楼子河村支部书记周莹贤家的院门,就听到一片热闹 。院子里,四五个村民正排练豫剧现代戏《看看楼子河》;堂屋里,器乐团的大爷们正在磨合新的曲子;东偏房,刚化完妆的“演员”正在换演出服……
65岁的周莹贤一边忙着指挥排戏,一边感慨:“过去楼子河村的热闹,是搓麻将、扯是非 。”河南鲁山县楼子河村位于伏牛山下,人多地少,贫困的局面多年未有改变 。“村干部一年下来啥都干不了,全忙着调解纠纷了 。”周莹贤说,人不振、心不齐,企业投资也绕着楼子河村 。
2016年12月,一批文化志愿者团队走进了楼子河 。此后,每周五下午到周日,文化志愿者都会赶来,在村民中开展舞蹈、戏曲、音乐等方面的培训 。
“第一次来村里培训,只有16个村民报名,怕‘出丑’中途又跑了8个 。”文化志愿者王巍说,而现在多的时候能有上百个村民参与 。如今,楼子河村不仅组建了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团,还成立了艺术团,村民创作了30多个充满乡情、乡音、乡味的文艺作品,还举办了自己的乡村“春晚” 。
2016年以来,河南从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万人,组成一支支文化志愿小组,分赴全省贫困乡村,以志愿帮扶带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让乡村生长出一支永不离开的文化队伍 。
在志愿者带动下,丰富的文化生活凝聚了楼子河村的人气儿,提振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心气儿 。目前,村里60多个香菇大棚丰收在望,农贸市场正在规划中 。
村村有“宝” 激发“种子效应”
今年4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内黄县李石村村民李翠利颁发了一块奖牌:“最震撼村宝” 。
“啥是‘村宝’?”李翠利问 。“就是村里有文化、有组织能力、愿意为乡村文化发展贡献力量的人 。”文化部门的同志解释道 。
寻找“村宝”源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开展的一项活动 。“活动目的是挖掘那些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人作为每村的‘村宝’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康洁说,“这些农村本土的文化能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
李翠利就是其中之一 。40岁的李翠利在村里开了家小超市,为在乡村推广阅读,12年前她把超市最显眼、营收最高的白酒货架清空,摆上图书,办起了免费的乡村图书馆——微光书苑 。
不要任何费用、无需任何证件、远亲近邻、行走过客均可借阅 。在她的影响下,当地逐渐发展起近百人的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队,微光书苑也先后走进了超市、诊所、幼儿园……截至目前,27家与微光书苑合作机构共迎来读者30多万人次 。
如今,河南农村活跃着大量像李翠利这样的“村宝”:筹办农民剧团的史现忠、组建农民合唱团的董军政、建起农村书屋和剧场的崔明军……截至目前,河南1048个试点村共举办各种活动3100余场,挖掘“村宝”1717名 。“他们像一粒粒文化种子,在农村广阔的田埂上生根发芽,让乡村文化更加繁荣也更富有生命力 。”康洁说 。
新乡贤回归 创新文化供给形式
河南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名为一鸣书居的三层小楼在翠竹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栋建筑既是村里的公益图书馆,也是乡间民宿 。
10岁的小村民黄宗睿是这里的常客,他轻轻推开大门,迎面三面书墙直通屋顶,一万余册图书门类齐全 。黄宗睿熟络地挑了几本童书,便盘腿坐在地上有滋有味看了起来 。
广阔天地乡名字缘于20世纪50年代那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的号召 。48岁的黄普磊原在郑州一家媒体工作,2016年他萌生了在村里建一个文化空间的念头,随后便返乡投入80多万元将自家老宅改建成公益图书馆 。
稿源:(铜川日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2c22G2020.html
标题:铜川日报|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 解码乡村文化振兴的河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