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泥巴哥的梦想
早上八九点起床,开始一天的泥塑制作,泥巴哥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回家后有时会剪片子,一直忙到深夜 。这是他的日常 。
快手上的达人泥巴哥,本名朱付军,来自河南省鹤壁市泥塑之乡浚县,泥塑在当地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 。
大约两年前,他因为在快手上直播泥塑和发表泥塑视频作品,走红网络 。现在,泥巴哥有400万粉丝,位居平台“顶流”行列 。
但这一切来的,并不顺利 。
80后的朱付军,务农之余干过保安、做过焊工,3年前因为腿部受伤,他回到老家 。“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刚好看到一条新闻,当地政府推广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我就想着自己会做泥巴,试着捏了一个拖拉机,发布到了直播平台 。”
没想到一夜之间,播放量就达到了200多万次 。这让朱付军开始琢磨更高的目标 。
“有一次去临村串门,看到那些老艺人家里都堆着很多精美的泥塑卖不出去,我觉得太可惜了,就想着能通过直播试试 。”从此,他成了当地第一位通过直播带货的“主播” 。
2018年至今,他已帮100多位手艺人,累计带货泥塑超10万件 。
现在,泥巴哥成立工作室,他和大哥负责泥塑制作,构思段子和剧情;表哥表弟负责拍摄和剪辑 。目前,泥巴哥着手在村东的老院子,建一个泥塑拍摄基地,“有主干道,分城市、农村场景,还有古代建筑、现代军事系列的泥塑等等 。”泥巴哥说,这样做是想让创作更加体系化,人物也更加有连续性 。
“守护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手艺,不想让这种手艺失传 。”这是朱付军如此坚持的动力和梦想 。
曳步舞夫妻:在阴霾中寻找一道光
几个月前,电台、报纸、网站、自媒体一波接一波地赶到一个以眼镜和制鞋为主的小村子 。他们都在寻找一对在田间地头跳舞的夫妻 。
今年6月,这对夫妻因为带着儿女跳舞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在他们拍摄的一段段作品中,屋前和田埂就是舞台,没有灯光和华丽的服装,只有自编自导的曳步舞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 。
他们在快手名叫“小英夫妻:温州一家人” 。最常见的,是两人站在一栋老旧的农村房屋前,伴着在网上花10元钱找人调快节奏的经典老歌《渴望》,跳着欢快的舞步 。
彭小英今年45岁 。跳舞时,她喜欢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挤得眼角的皱纹形成一条条深沟 。丈夫范得多49岁,比妻子高出半头但身形消瘦,他皮肤黝黑,总是跟随妻子的节奏起舞 。
有一年,范得多在去昆明打工的路上遭遇车祸,他坐在司机后面的座位,被一辆从侧面冲过来的卡车撞成重伤 。后来,范得多又被诊断为抑郁症 。他们去过山东、北京等地治疗 。至今,家中还遗留着当年没吃完的药 。
那段时间,彭小英的网名叫“再怎么烦恼也要对别人微笑” 。虽然努力保持着微笑,但家里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在了彭小英身上 。她一边忙着生意,一边照顾丈夫和孩子 。
彭小英也有坚持不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气管里有东西噎着,喘不上气 。医生建议彭小英多运动,她想起之前在广场中看到有人跳曳步舞,就想着也学着跳跳 。彭小英想叫上范得多一起跳,“给他找点事,分散下注意力,没准心情就能好一点 。”
起初,范得多有点抗拒,但拗不过彭小英的坚持 。意外的是,跳了一场舞,出了一身汗之后,他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追赶在自己身后的阴霾,仿佛透出了一道微弱的光线 。
【这些普通劳动者这样成为“网红”】 跳舞对夫妻俩来说,付出的成本非常低 。除了网购了两个可以拖着走的音响,就只需要提前在保温杯里灌上一壶水 。打开网上的舞蹈教学视频,边看边模仿,丈夫跳给妻子看,妻子跳给丈夫看 。奶奶梳头、挑扁担、拉风车、鸭子走路拍屁股,蛇在田间昂头行……这些他们的经历和田间的劳作场景都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
彭小英说,“我们并没有想成为‘网红’,只想表达自己的心情,那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劳动中得到快乐,在努力中让自己活得精彩 。”(采访人员 兰德华)
稿源:(工人日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4c4L12020.html
标题:这些普通劳动者这样成为“网红”(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