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你,45年前的恩人

1975年 , 一名13岁的宁乡少年辍学到浏阳学手艺 , 受到两位村民40块钱60斤粮票的资助 , 从此命运被改写 几十年来 , 他一直在苦苦寻找好心人——
终于找到你 , 45年前的恩人

终于找到你,45年前的恩人
文章图片
周运良和张芝兰老人儿子吴宗余(右)相见紧紧地抱在一起 , 两个中年汉子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

终于找到你,45年前的恩人
文章图片
陈芳鸿的儿子陈传善老人(左一)说父亲在世时多次叨念着当年的宁乡小篾匠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贺文兵
“张娭毑 , 45年了 , 我一直没有忘记您对我的恩情 , 今天终于找到您了……”11月10日下午1时许 , 宁乡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会长周运良一走进浏阳市小河乡潭湾村安全组吴宗余家的堂屋 , 看着挂在墙上的张芝兰老人遗像时 , 足足端详了1分多钟后哽咽着说:“是她 , 是她 , 当年帮我的就是她……”
辛酸童年 , 13岁到浏阳学篾匠
1962年 , 周运良出生在当时的宁乡县龙凤山乡挹华村一农家 。“我是老大 , 下面还有3个弟弟 , 加上爷爷奶奶和父母 , 一家八口人吃饭 ,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为了让大儿子学门手艺好养家 , 1975年7月 , 周运良的父亲决定让小学刚毕业的儿子拜邻村一个篾匠为师学做篾货 。
“我当时才满13岁 , 学习成绩也好 , 心里只想继续上学 , 但看到家里那么穷 , 只好答应父亲的要求 。”就这样 , 13岁的周运良背着行囊跟着师傳来到了浏阳的小河乡潭湾村 。“到了潭湾村后 , 师傅把我交给了一个50多岁的刘姓篾匠 , 当时师傅对我说 , 刘师傅手艺好 , 跟着他学有出息 。”
刚开始几个月 , 周运良每天干的是帮刘师傅砍竹子、扛竹子等苦力活 , 4个月后 , 刘师傅才开始教他一些篾匠的基本手艺 。转眼间 , 周运良跟着刘师傅学了7个多月 , 聪明的他可以单独编织一些简单的竹制品了 。
“做了大约8个月的时候 , 在一次编织篾货时跟刘师傳发生了顶撞 , 被刘师傅打了一顿 , 我一气之下就跑到了离刘师傳家不远的张芝兰家 。”
获赠钱粮 , 命运就此被改变
周运良跑到张芝兰家后 , 当年40多岁的她看到骨瘦如柴的周运良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时直抹眼泪 , 于是安排周运良在自己家住下 , 并吩咐比周运良小3岁的儿子吴宗余陪着他玩 。
周运良在张芝兰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 白天帮着干农活 , 晚上就和吴宗余睡一张床 。期间 , 邻村的男子陈芳鸿隔三差五来串门 , 给两个少年讲着各种故事 。“在张芝兰家是我童年过得最快乐、最开心的一个多月 。”周运良回忆说 。
“张芝兰和陈芳鸿多次对我讲 , 只有上学才会有出息 , 并要我回家好好上学 。”我说我肯定想回家上学 , 但我身上没有钱 , 回不去 , 张芝兰和陈芳鸿就说我们会帮你想办法 。
对两人“想办法”一说 , 周运良并没有放在心上 , 因为那个年代 , 每家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餐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 , 一天 , 张芝兰把我叫到房里 , 神神秘秘地将一个包了五六层的布包在我面前一层层打开 ,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捆花花绿绿的钱和粮票 , 钱币都是毛票 , 粮票也是一两二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