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科研处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

为推进我院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 , 帮助我院科研人员提高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质量 , 增强评审竞争力 , 科研处特邀请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范明教授 , 于11月11日下午在行政楼4楼报告厅作“从评委角度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的专题讲座 。 讲座由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 。
吴新宝副院长首先对范教授表示了感谢 , 同时提出了对大家科研工作的期许 , 嘱咐大家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 , 要对遇到的临床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 上升到科学问题的角度 , 积极申报各类基金项目 。
范教授结合自身作为资深评委的丰富经验 , 对标书撰写中的“十大硬伤” , 以及项目名称的构思、摘要的撰写规范和技巧、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 并通过真实案例指导大家如何写好一个打动评委、逻辑清晰的标书 。 最后 , 范教授与现场医护人员互动交流 。 与会者纷纷表示讲座内容细致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项目|科研处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
文章图片
我院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 , 其中面上项目3项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后附项目名单) 。 本次讲座是我院备战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活动的第一步 , 科研处将陆续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及专家辅导 , 继续努力 , 力争在明年的申报中取得进步 。
项目|科研处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
文章图片
项目负责人:周一新
项目名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袖套间的协同机制及全髋置换术对其的影响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直接经费:55万
科室:矫形骨科
项目摘要: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制约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 THA)功能与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 如何重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是髋关节重建的科学难题 。 基于临床实践与既往研究 , 我们提出假说:关节囊、短肌群及其关联韧带构成深层短袖套 , 阔筋膜与长肌群构成浅层长袖套;深层短袖套与浅层长袖套由各自所属动静力结构组成 , 两袖套共济协同 , 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与运动功能 。 本项目拟以尸体为实验模型 , 结合机器人、多模式传感器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分析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 验证假说 , 阐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袖套间及其主要结构之间的协同机制 , 并明确假体设计主要参数及关键植入技术对THA术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及其协同工作机制的影响 。 为改良假体设计与植入技术提供指导性策略与理论依据 。
项目|科研处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
文章图片
项目负责人:朱仕文
项目名称: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的建立及基于定量CT和有限元分析的髓内钉头钉钉道骨密度与内固定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项目|科研处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直接经费:55万
科室:创伤骨科
项目摘要: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严重损伤类型 ,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目前我国髋部骨折患者数量巨大 , 但由于数据库和指南的缺乏 , 国内髋部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 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的建立促使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髋部骨折的诊治上实现了不断的创新和优化 。 本研究拟在我们前期持续优化老年髋部骨折管理的基础上 , 建立我们自己的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 。 并以此为基础 , 进一步探索股骨近端骨质强度与髓内钉稳定性的关系 。 由于DXA和常规QCT测量的骨密度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股骨头内髓内钉头钉实际接触和把持的骨质强度 。 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QCT针对性测量股骨头内髓内钉头钉钉道中的骨小梁骨密度 , 探索其与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率的相关性 。 并通过基于QCT的有限元分析探索在合并不同骨质疏松程度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中 , 各种髓内钉内固定所带来的稳定性差异的机制 , 为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