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古镇?


 喜欢|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古镇?
文章图片
“二更锣响,惊动街坊。上下来往,买卖客商。各家各户,注意防火防盗……”晚上10点,临街商铺陆续关门,一名身着蓝袍、绑着头巾的更夫提着灯笼、敲着锣,喊着方言唱词在巡夜报时。
这并不是拍戏片场,而是重庆中山古镇的一幕真实情景。中山古镇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有着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镇上唯一的这名更夫57岁,每晚10点准时打二更,十年间从未中断。打更时穿的衣服是他自己做的,唱腔和敲锣则都遵循古法。当地打更的传统自古就有,此前一度中断,2000年恢复,为了不打扰居民休息,只在二更时打一次。
古镇的打更,在作为游客的我看来是颇为惊奇的。我只在中山古镇停留了一个晚上,却很快就近乎出自本能地喜欢上它——对于稀有物事的喜爱。它看起来的确像是一个古香古色、真正意义上的古镇。
街道狭窄幽深,石板路凹凸不平,饭店的蔬菜堆在门口,商铺的木门老旧破败,卖东西的小店也没有几家,游客更是寥寥无几。镇上的中药铺子已经传到第九代,家里的长凳、中药柜子,全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古董。客栈的房间里是一张雕花木床,配大红花被子,木窗户关不严实,天花板上吊着两只大蜘蛛。一切都是真正的古意,而非尴尬的仿古。
当然也有奇景,将我一秒拉回现代生活。两个中年阿姨,就在夜晚的巷子里,对着小电视特有活力地跳广场舞。同行的一个人望向黑漆漆的一户人家,担忧地说,他们看起来也许生活艰难,也不知道有什么收入。
是啊,始终保留古旧的原始风貌、不做商业开发、永远没什么人知道……只是游客的一厢情愿,当地居民大概并不这么想。镇上的糍粑店店主,就是靠旅游业脱的贫。
而人们也总爱诟病丽江等古镇的商业化太严重——商铺全都承包出去,全国各地都能买到的小商品冒充特产充斥其中,人流如织,酒吧喧嚣。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究竟该如何取舍?如何才是“不过度”的开发?
这恐怕是一个难题。我只希望,最要紧的第一条,就是不要让改造者用糟糕的审美肆意破坏其原有风貌,其次,管理部门对于进驻的商户也许应当设立一个更合理的门槛。
最近我还到凤凰古镇走马观花了一次,街道两旁的小店无甚稀奇,不过卖些寻常商品,很难让人驻足。倒是在水上行船时,两岸的吊脚楼让人感觉颇具湘西风情,虽然向导告诉我,那些吊脚楼,一边是客栈,一边是酒吧。
【 喜欢|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古镇?】也许,在现代世界,本就难有完美的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