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年的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

在北京一年中最美的秋天,备受瞩目的故宫建成600年超级大展,终于拉开序幕。
 故宫|600年的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
文章图片
一场长达8个小时的故宫直播,观看人数就累计超过1亿。大众对故宫的热情,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涨。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600年的紫禁城,古老又美丽,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也是人生必须的地方。
故宫是一把看得见的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形能读美,物能探史,走进故宫,既能近距离的触摸历史、丰富文史知识,又能给孩子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艺术审美启蒙。
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
1679年9月2日(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
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白天,但当时天色漆黑,大地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声响震天,德胜门等巨大的城门被震塌,厚厚的城墙毁坏严重,无数官衙、民居都轰然倒塌,死伤的民众不计其数,现场如同人间地狱一样可怕。
奇怪的是,在这么大的地震中,故宫里的宫殿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堪称奇迹。
不但如此,600多年来,北京及周边发生过200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令人惊讶的是,故宫宫殿基本没有出现倒塌的情况,这让无数人感到好奇。
 故宫|600年的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
文章图片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中国的建筑专家带着外国同行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搭建了一个复制故宫建筑结构的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震级的地震,每次模拟持续30秒。
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建筑模型依次挑战4级、4.5级以及5级地震,木质结构的模型出现轻微晃动,砖块砌成的墙体开始松动,但是建筑模型却没有多大变化。实验人员将震度调到7.5级,模型开始剧烈晃动,左右两面的墙明显已经支撑不住,轰然倒塌,但是建筑模型却依然完好。
随后,实验升级,震度调到10.1级,这是有记载以来最高的地震强度,相当于200万吨TNT 炸药的爆破力。此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模型在10.1级地震中,底座拼命地晃动,柱子都摇摆得快要飞起来啦,模型却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原地,只是发生了轻微位移。这个实验让外国专家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那么,让模型保持不倒的秘密是什么呢?答案是一只只小小的斗拱。斗拱是什么呀?居然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有人说,中国传统木建筑中,最简单的组合是斗拱,但技术最复杂的也是斗拱。它有多复杂呢?工匠们将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拱托着斗,斗托着拱,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层纵横交错叠加,托着屋檐往外延伸。
 故宫|600年的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
文章图片
斗拱之所以这么厉害,在于它不需要一颗钉子,也不用胶水,靠着榫卯结合,就能牢固地组装在一起,像一个结构精巧的支架。它们层层伸展,扩大了横梁的着力面积,将屋顶的重量,传给了立柱。
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如同弹簧一般,遇到地震时,会松动但不会散架,从而使故宫屹立不倒,这也是许多古建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倒的奥秘。
院子里的报警器
【 故宫|600年的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在一阵呐喊厮杀声中,大批头裹白巾的人翻过宫墙,准备刺杀当时的嘉庆皇帝。
这时,守卫在协和门区域的士兵立刻启动了一个特殊的报警系统。警报一响,很快,留京王公大臣带人与驻京火器营的官兵纷纷赶来,与闯入者展开了激战,直至将他们全部镇压。这就是清朝的“禁门之变”。
皇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安全级别非常高,进入皇宫必须接受严格的检查。但是,如果发生意外,有人侵入故宫内部,怎样才能快速把紧急消息传递给故宫内外的警卫人员呢?
其实不难,只要吹响一个特殊的石头就行了。故宫各大门的台阶上都有栏板,栏板的望柱上顶着一个个莲瓣状的望柱头,如果你发现有的望柱头顶端有个打穿的小孔,那么这就是故宫里的报警器了,叫“石别拉”或“石海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