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新藏线兵站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天路遥远,天边有家( 三 )
来到兵站快一年,列兵胡傲经常问班长:“为何种不活树?”他后来懂了,兵站海拔太高,冻土层太厚,空气中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氧气……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胡傲让父亲从家乡寄来30棵一米高的杨树苗。他向站领导请示,先在温室大棚育青,再进行移栽。
那年春天冰雪消融,胡傲在温室大棚里开辟了一畦地。他种下树苗,也播下了希望。
观察大棚的温度、湿度,给树苗浇水、施肥,这几抹绿意成了全站官兵心头的牵挂。
3个月后的一天,兵站制氧员王应卓飞奔出大棚,兴高采烈地喊着:“发芽了,发芽了!”
大家纷纷欣喜地来看嫩芽,30棵树苗成活了12棵,几位老班长乐得合不拢嘴:“上次有树苗成活还是14年前的事了。”
那天,胡傲的心头荡漾着幸福。
今年国庆节假期,胡傲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少同学晒出旅行风景照。胡傲的国庆动态则别出心裁:在自己和杨树苗的合照下面,他发了一个笑脸表情。
幸福是什么?
“是在荒凉的戈壁冻土上生长绿色,是在冰山雪岭中生发温暖的春意。”在胡傲22岁的青春世界,幸福如此简单。
甜水海里没有海,再苦的日子也有甜——
一种甘甜,化作生命中永恒的味道
文章图片
休假下山前,站长于伟向兵站道别。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梦见遥远天路上的海,那些兄弟是我永远的牵念。”“八一”建军节,甜水海兵站退伍老兵景海军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说起“甜水海”这个名字的来历,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站里有位老兵,因突发肺水肿到了弥留之际。他紧紧拉着老站长的手说,“我想喝口甜水”,说完,便永远闭上了眼睛。后来,“甜水海”这个名字便成为一茬茬官兵心中对美好的憧憬。
“都说甜水海兵站苦。在这里,水代表着希望。”列兵林秀江川诉说。
驻守甜水海,冬季吃水难问题,是兵站官兵的一桩“头疼事”。从建站时起,兵站生活用水,都要去90公里外的泉水湖拉,来回一趟6个小时。
那年初,站里接到保障200多名官兵的任务。深夜,还是上等兵的景海军,决定带领林秀江川和几名战友去河边取水。
寒风凌厉,湖面结冰,林秀江川和战友凿开冰窟窿。当他们开始抽水时,水泵却被冻“趴窝”了。修理水泵,用暖风机烘烤水管……寒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被水浸湿的作训服很快冻成冰坨,直到下半夜,水车才被装满。
返营途中,一向“听话”的水车又抛锚了。
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景海军和驾驶员一起检修发动机。汽车再次启动,一路颠簸中,受了些风寒的林秀江川因为突发高原反应,晕倒了。
“兄弟,别睡!”景海军抱着嘴唇发紫的林秀江川,心急如焚。汽车在无人区穿行,手机一路没有信号。
兵站里,留守的站长于伟,哪里睡得着。每隔几分钟,他就裹着大衣去门口等候,手机不知拨打了多少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远处,雪地里升起一片轻柔雾霭。就像晨曦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一刻,甜水海兵站官兵心里迎来了曙光。
于伟和战友推开房门,冲出营门,直奔国道路口,站在寒风中眺望。目力尽头,一辆汽车越开越近,车灯照亮雪野。
车停下,大家七手八脚把林秀江川抬回宿舍,帮他吸上氧气,用早已备好的暖水袋温暖他的双脚……半个小时后,他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这次经历后,林秀江川心里有什么苦水,他都喜欢找景海军“倒”。在他心里,景海军不仅是班长,更像是大哥。
在景海军离队前一晚,他拍着林秀江川的肩膀说:“男子汉要把肩膀练厚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得拿出战胜的勇气。”
林秀江川的眼圈红红的,但纵有千般不舍,他更知道,最好的祝福是传承。
坚守高原,再苦的日子也有甜。
“我一直想带你去看海,只是我们甜水海没有海。”立冬这天,中士喻伟在与妻子胡存钰聊天时,默默敲出这样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