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此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蓝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此。来源是。

原因|暴跌|蓝筹股|私募|打新|蓝筹---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蓝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此

1

今日最令人惊奇的是事情可以说是蓝筹股的暴跌,之前不少分析人士还认为是孤例,总是从上市公司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比如格力电器(000651,股吧)昨日大跌,市场理解为是因为它不分红了。其实分红有时也说明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可以干了,并非是一面倒的好事,不分红也可能是因为有很好的项目需要投资。

而中国平安(601318,股吧)大跌,又说是有人造谣其高层要换,其实这也站不住脚,保监会主席都抓了,别说换了,保险行业也没见集体下挫,更何况一个企业领导人年纪大了,总不能永远不换吧?再说平安这么大的集团,各项制度应当是相当完备了,就算换个年轻人干干,也不见得就是非要跌的。还有一些白马股、蓝筹股下跌,被认为是一季度业绩增速不行的。

2

但是今日蓝筹股再次联袂下跌,虽然其中有一些股票是因为一季度的净利润大跌50%以上,但是仍有一些铁蓝筹也加入了大跌行列。比如说伊利今日大跌,人家不但年报好着呢,季报也漂亮的不行,净资产收益率是8%,净利润是同比再增21%,简直完美。海信电器(600060,股吧)的估值只有18倍也是跌停。

今日伊利股份(600887,股吧)走势图:

原因|暴跌|蓝筹股|私募|打新|蓝筹---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蓝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此

今日晨鸣纸业走势图:

原因|暴跌|蓝筹股|私募|打新|蓝筹---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蓝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此

3

这个资管规定,虽然有很多人都说金融行业确实需要加强监管,以控制风险,但是我一直持怀疑态度:

为啥在一线工作的企业不知道风险,反而是在办公室当官的人更知道风险在哪里?理论上讲,企业追求效率,会最大程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当官的为了免责,最好是啥也不做,这样才最安全。这个资管规定出来征求意见的时候,业内很多人士就是反对的,因为这样会令资金的效率大打折扣。

比如银行有一笔钱,不敢贷给企业,因为没有安全可靠的企业可以贷,这时私募基金的人才来谈:你把这钱按贷款差不多的利息借给我,我来管理,我买那些分红好、业绩稳的上市公司,然后持有这些股票再去打新,然后我可以拿出自有资金做安全垫,即对你这笔资金进行保底保息。

这样的话,银行何乐不为呢?它可以对客户发行5%左右的理财产品,然后8%的收益借给私募,然后私募拿着这笔钱买入分红就有4%的大蓝筹,然后打新再有4%的收益,基本就锁定了成本,其它的再通过一些对冲手段收获一些额外的收益,市场就活了。

4

现在这个资管,最要命的一条就是,上述这些都成为风险源,要被清理了,因为银行不能发刚兑的理财产品了,这样客户不愿意买那些有风险的产品,宁愿放活期也不动,这样私募基金就拿不到更多的钱来投资,市场上的钱就以活期的方式沉淀在银行里了。当然也可以去余额宝这些货币基金。但不管怎么说,由于这些钱要求有很高的流动性,基本上就不能用于长期投资了。

虽然这个资管规定在行内的反对后,在期限上做了松动,可以到2020年才彻底杜绝,但是已经到期的不能再续了,这样这些买入蓝筹股的私募就只能清盘了,手中大量的蓝筹需要卖出,就像刘姝威女士要求宝能资产管理产品清盘一样,万科有机构接盘,但是其它蓝筹股却不一定短期内都能找到接盘方,只能在市场上直接清仓。

所以,这才是蓝筹股集体下跌背后最大的力量!只有行政的力量才能让蓝筹股统一步伐往下跌。否则蓝筹股的步伐不会如此一致。

5

当然,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如果A股要实行注册制,以后打新也不见得有稳定的收益,所以,私募这种玩法终究是难以持续的。

但是,千家万户的私募出于对打新收益的下降而逐渐放弃这种投资策略,与政策要求必须到期结束以及不能再开新品,对市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近期不要轻易去抄什么蓝筹的底,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资管计划需要清出来,尤其是那些前十大股东里有私募资管计划的股票更要当心。

6

反而中小创没有这个问题,因为这些股票被认为风险太高,银行是不会同意私募去买这些股票的,而长久的下跌加上中小创中一些公司业绩持续上升,反而会因为更小的抛盘与更多的买盘而上涨。

而资管规定抢在A股纳入明晟指数以及养老资金入市之前推出,也可以看出,管理层还是希望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能够降到最低的。今日资管规定与养老金入市的消息同时推出,可见管理层中还是有明白人的。

从这个角度讲,爆款的兴全合宜大买特买蓝筹股,就相当悲剧了。在中兴不知道几个跌停的情况下,伊利跌停,中国平安里面也有不少私募,一路下跌也是不可避免的了。除非有更多的资金能够完全把清盘的货全部吃下来,可是有谁愿意在这样的高位接手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平点金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