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亿收购981个微信公号天价跨界收购不用自掏腰包?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38亿收购981个微信公号天价跨界收购不用自掏腰包?。来源是。

天价|收购|子云|量子|王磊---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38亿收购981个微信公号天价跨界收购不用自掏腰包?

南都讯 采访人员黄玮 黄玉凤 浙江瀚叶股份(600226.SH,以下简称“瀚叶股份”)近日“以暂作价38亿元购买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计划登上了资本市场热议话题榜。交易完成后,瀚叶股份将新增移动互联网推广业务及腾讯社交广告业务。

交易预案透露,量子云旗下微信公众号共981个,粉丝数量合计超过2 .4亿(不考虑去重)。其中8 6个账号的粉丝过百万,9个账号粉丝量200万以上。然而,公司的一组人员数据却令市场咋舌:2 0 16年,量子云编辑部仅16名员工;20 17年,编辑部人数增至50名。

近日,南都采访人员在办公时间内来到深圳量子云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办公地点,希望就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一事进行采访,前台人员回应,目前企业无法对该事进行回应,采访人员询问该场所主要为量子云哪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企业人员也表示无法透露。据悉,量子云在北京和武汉还有办公点。

疑问1 分别与瀚叶股份、量子云有关的“王磊”是否同一人?

公告中显示,瀚叶股份目前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沈培今,标的资产量子云的控股股东为浆果晨曦,实际控制人为喻策及其一致行动人纪卫宁。浙江瀚叶股份称,本次重组的交易对方为独立第三方,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培今不存在关联关系。

南都采访人员在查阅天眼查发现,瀚叶股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培今,实际也是上海瀚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在上海瀚叶投控的高层人员中,有一名董事和股东名为“王磊”。而在量子云方面,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喻策,也有一位商业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名为“王磊”。采访人员发现,喻策与其合作伙伴王磊共同成立了杭州偶尔科技,其中喻策持股比例99%,王磊持股比例1%.而在杭州偶尔科技,喻策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磊是监事。

杭州偶尔科技100%控股杭州牧想科技,而杭州牧想科技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也是王磊。此前,喻策跟王磊分别共同投资和成立亦博投资中心、简霖投资公司以及米科创业投资公司等公司。天眼查显示,目前这些公司已经注销。

采访人员致电浙江瀚叶股份,希望求证上海瀚叶投控的董事和股东“王磊”和喻策的商业合作伙伴“王磊”是否为同一个人,瀚叶股份方面回复,上述两人并非同一个人。

疑问2 量子云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花费人民币高达38亿元,收购一家依托微信社交平台开展业务规划和战略布局的企业,标的资产的业绩表现无疑也潜藏着对第三方平台依赖过大、受行业政策监管影响等风险。

瀚叶股份在预案中列出标的资产量子云六方面的风险。其中提到,量子云依托“微信生态圈”发展主营业务,若未来出现新的社交平台超越并取代微信,企业的商业价值将大打折扣。同时,量子云开展业务主要依赖于其所运营的自媒体矩阵,当自媒体账号无法使用或被禁用,相关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瀚叶股份还分析了核心人员的流失、行业政策、广告费用流失和市场竞争的风险。

瀚叶股份在预案中做出了解释。第一,量子云账面价值不能全面反映其真实价值;第二,量子云行业增势强劲具且有较大潜力,微信社交平台的快速普及,基于粉丝经济的自媒体商业模式不断发展,提升自媒体平台推广效率;第三,量子云业务模式具有差异化竞争力,量子云凭借庞大粉丝基数的支撑和精准的推广策略,与包括路虎、林肯、华为等知名品牌的广告代理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然而,瀚叶股份在预案中对风险的解释并没有解除监管层的疑虑。

疑问3 收购量子云竟不用自掏腰包?

瀚叶股份在预案中表示以发行股份28.5亿元及支付现金9.5亿元的方式购买量子云100%股权,暂作价38亿元。

有专业人士分析,除了购买资产的28.5亿元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瀚叶股份在重组预案中称“公司拟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0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和交易相关费用”,即在上述支付现金9.5亿元的部分,瀚叶股份通过二级市场增发,或成立一个专项收购基金模式完成交易。这意味着在标的资产的估值和风险备受争议的情况下,瀚叶股份在交易中并非“自掏腰包”,而是通过二级市场增发向股民筹钱来完成,有“圈钱”嫌疑。

瀚叶股份原本的主营业务为生物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产品、锆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17年瀚叶股份实施重组收购炎龙科技向网络游戏行业进行转型,这次又将以38亿元大手笔“跨界”收购,市场质疑,企业此举到底意欲何为?

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分析人士告诉南都采访人员,上司公司通过收购其他行业的公司进行转型不无可能,问题在于它能否转型成功,“公司通过转型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看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能不能跟得上变化。”他还表示,公司跨行业转型失败概率高,此前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把主营业务转向互联网,最终以失败告终,市值大幅缩水。因此,上述人士建议投资者,要谨慎投资这样的公司,“转型失败之后,公司的股价大跌,投资者的损失很大;不过,若公司转型成功的话,会出现奇迹,只不过不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