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来源是行家说。

辛弃疾那首《青玉案》写了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极其写意生动地描绘了在“一夜鱼龙舞”之后的暗淡疏离情景--人群去后繁华散尽,永恒就在那里。

永恒在哪里?

这世界没有永恒,就像没有永动机一样,因为永动机第一不符合能量守恒原理,第二违反了能量转换原理。世界上的事情都有成就和衰败,这是规律,无可奈何花落去,再复来。

看多了乡村的衰败,也就对衰败熟视无睹了。这几年在乡村流行两件事,第一是乡建;第二是文旅。乡建是好事,我很多朋友在做乡建,比如做规划的福建工程学院邱永谦老师,还有厦门东南乡建的张明珍兄,他们都朴实认真地在做乡土复兴的工作,改变着乡土中落后的面貌。文旅也是好事,只有乡村的多种产业复活,才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也能让游客来了感受到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或者为新鲜冲动的生态产业而消费。

说到底都是需要经济繁荣才能拉动乡土的活力,没有钱,这里留不住人。我们今天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前三十年社会巨变时留下的后遗症。六十年前开始,这个民族就在贫穷中挣扎了,那时候的社会主题是“越穷越光荣”。以至于我们穷的太久了,穷的一旦有点钱以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好像除了挣钱再挣钱,我们别无它事。或者是消费,消费是当下社会中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在做的事情,要么挥霍要么透支,然后再回到挣钱不休的怪圈里。旅游也是一种消费,旅游的一夜勃兴就说明我们封闭的太久了,我们都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就老了,所以中国人有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这种急躁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这种心情去旅游,也就是走马观花。

以前的旅游大家仅仅局限在自然风光里,也把旅游定义在海边、山岳、古镇、人文故事神话传说地。在这种旅游中我们只是过客,是旁观者,因为你看到的主体和你的认知是两回事,你无法融入其中。徽州改名叫黄山,崇安改名叫武夷山,大庸改名叫张家界,都是这一段时间的旅游事件杰作。交通不发达也不能促进旅游活动的普及,更没有今天的自驾游一类事情,我是国内较早的一批驴友,那时候爬山涉水去一个地方,都是在凑热闹,年轻也不懂活着的目的是感知生活,历练认识,走万里路不去思考和体验,那和在家门口吃完饭出去溜达是一回事。这让我想起有一位仁兄曾经兴致勃勃告诉我--“你知道我走了多少个国家了啊,七十多个!。”我看着他满脸油光只想问他,您看出七十多个国家的不同了吗?如果没有,你走七十多个和走一个没什么区别。

我把我的旅游叫做游历,一字之差意义全然不同。历是经历和遍历的意思,游历在百度百科上解释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区别于旅游,更侧重于在行走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与心灵的感悟,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谢灵运有诗说:“发卞口而游历,迄西山而弭辔。”看到好风景就停下来,停下来后干嘛呢?写诗--抒发丰沛的感情,自然世界就成了人文世界了。

文旅项目就是一个人文世界的故事设计,文旅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人文世界的搭建过程。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的精神与物质的总成,一个项目的贫乏也是文化的贫乏,我们都不喜欢待在没有故事的地方,同样,我们都不喜欢浅薄的人,因为他(她)不能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波动。文旅活动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也是人的代称,让旅游成为令人印象深刻,能触动人的感知,最后产生归属和认同,这是好的文旅所能带来的直接意义。

今天最热的经济风口,文旅算得上是一个。文旅区别于自然化旅游,更强调旅游者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认知。可以归纳12种吸引游客的文化因素,包括了--手工艺品、语言、传统习俗、美食烹饪、艺术与音乐、历史传说、劳动技能、建筑、宗教、教育活动、服饰和休闲运动等。文旅是传统旅游形式的升级,是人在自身生活状态之外的探索和发现,是人对于陌生的理解,更是不同人群的交流。

我去年做大田县东坂村的乡建设计,认识了一对从北京迁居至此的夫妻俩,他们就是因为喜欢农耕生活,才来这里租赁下一块宅基地,自己动手搭建了一处原汁原味的闽中风格建筑,按照民宿的功能去设计,两口子住二楼的中间,红色的花格栅窗户前可以席地而坐,泡茶品茗,眼前是绿油油的富硒稻田,对眼就是葱茏的群山。每间客房里都是他们从泉州古玩市场里淘来的老家具,有顶盖的木雕床配上最好的定制席梦思,每一扇窗玻璃前镶嵌各色格栅,厚厚的手工地毯,最顶级的卫浴设施,很有情调的照明设计,院子里一方荷塘,柴扉上结满瓜果,后院还可以烤肉炙油。他们央我给客栈起个名号,我思索片刻用女主人名字里“佳”字起了一个招牌--“亦佳山居”,可以很好,都很好。虽然客栈投资规模不超百万,但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文旅项目了。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建设中的亦佳山居。

乌镇也是这样的文旅项目,只是投资规模巨大,时间连续很长。乌镇开创了一种文化旅游模式,它改变了以前古镇游中产业单调,产品雷同,房舍破旧,游线无趣的老面目,让人由被动听故事改变为主动融入到故事中。由乌镇才有了后来的古北水镇、拈花湾灵山小镇,才有了今天围绕着江浙一带遍地开花的众多风情小镇。朱家角、周庄、莫干山、西塘......,正是乌镇的文旅模式带动了一个投资方向,白天看风情,夜晚看灯光,乌镇一时大火。

因为乌镇一直的旅游兴旺,今天谈起文旅产业的标杆,乌镇竟成了传奇。大家都在感叹当年乌镇初创时候,资本对于衰败中的乌镇慧眼识珠的睿智,感叹策划人对于乌镇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感叹今天乌镇产业链的繁荣,游客如过江之鲫般到来。感叹乌镇在不断创新,先有大剧院,再有互联网大会,还能给远走的艺术家木心一处纪念他的场馆,而且场馆几何体形态简约时尚,好像把杭州街头的美术馆搬到了这里,木构与混凝土和谐揖让。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全新商业业态的乌镇,改造后给人以秩序井然之感。

乌镇是一处全然翻新的地方,很多建筑都做了重构,门窗全数换新再做旧--以前哪有这样的木格栅门扇,民居都是一扇扇上上去的门板门。但是基本的街巷肌理还在,小桥流水依然,不笑东风吹拂十里春水,饶你把内里的房屋改造个遍,它还叫乌镇,还是长满了苔藓的泊岸,紧凑的屋舍,推窗望水的闲情,那股子味道没变,变的是房屋的功能和门窗的形状--这里和二十年前的生活状态大不一样了。

水乡里河道的作用是行船,船在每家的后门停下来,那里有小码头,还可以洗菜打水做饭。每户人家的大门对着街道,前店后住,生意就是这样做起来的。改造为今天的面貌是后窗要有亲水的平台,因为乌镇的水连通大运河,但是又可以单独设闸调节,不用担心水患。于是一汪深水就成了静态的镜鉴。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石板桥、乌篷船、细柳树、灰皴的墙壁、临水的观景窗,这是最时尚的地方。

如果让我来感受乌镇一天中最美好的时段,我会把夜晚十点半以后那些微微亮起在游廊街巷的熏黄灯笼视为最美情景。十点半以前乌镇满眼灯火金黄,是人间繁华胜地,街上行人攒动,摩肩接踵。十点半以后这些绚丽的装饰光关掉了,世界一瞬间清净下来。

这些淡淡幽幽的奶黄光发自一个个的竹篾灯笼,灯笼装在建筑的走廊里,屋檐下,将粉壁、门窗、青石板路轻轻罩上一层薄晕,仿佛光刻痕在其上,一点都不做作。你想再看远景,没有了,暗夜的天比建筑亮,于是那些坡屋顶低矮的房舍成了隆起的剪影,虽是黑体,但可鉴其轮廓。这些光很轻柔,就好像是你童年时家门口的那盏白炽灯,总是感觉妈妈就坐在里面熬菜浆洗,温馨又令人遥远。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很显然这种寂寥的灯光满足不了旅游的需求。但是照明应该从这个基础入手,再开始合理塑造。

是的,今天的乌镇就是一个“温馨又遥远”的梦,我这个提法才是切合乌镇的一个主题构思--远胜那句“来过,便不曾离开”。没有古朴沧桑意境的乌镇我们走了,可能很久不会再去,凭什么乌镇会再吸引人前来?一次次消费?把心留在这里?这该有多大的魅力?这魅力不仅来自于它的环境还来自它的民俗生活,它的朦胧不真实的梦,它如果是太活生生存在我们面前,太逼真太清晰,是不是我们就要厌烦了呢?

我不能要求谁都像我一样喜欢灯光幽暗,雅韵细腻的乌镇夜晚,所以那天深夜我拍摄了两三个小时这样的乌镇时候,街头只有两三个不宿的酒鬼做我同伴。大多数的游客喜欢在灯火通明,街头巷角纤毫毕现的灯光作用下畅游古镇,他们看到金碧辉煌会惊喜,喜欢事无巨细被照亮,这就是游客和文人雅士的区别。都没错,所以说古镇应该适应更多的人群需求,那就应该呈现不同的风格面貌。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寂静后的乌镇。

坐在船上观赏古镇两岸的邻水民居倒是一个绝好的体验,水乡的乌篷船在鲁迅、汪曾祺的笔下早已成为一种江南符号。我始终觉得乌镇的灯光做的太亮了一些,太粗犷了一些,少了很多“众里寻他千百度”那种蓦然回首的品味和琢磨。都说雅俗共赏,但是今天的乌镇照明就过于直白,少了含蓄,这是一种旅游品质上的硬伤。当然了还有一种光色的过度对比,大量使用2200k固然可以营造统一的视场,但是又会在灰砖墀头上出现5000k的冷白色温。这两者对比过大,显得生硬很多。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金黄色的灯光并不代表历史的繁华。

在文旅项目的照明上设计手法尤显重要,不是简单地往建筑上堆灯就可以了,看到柱子就反应为在柱头处一盏射灯向下照射;看到屋顶就在瓦面上安装射灯全部投亮;看到门窗立面就是清一色的洗墙灯下洗。最后,建筑的墀头、梁枋、屋檐、正脊全都亮了,让人一眼看清端的,没有了持续发现的兴致。

文旅项目更多的是要借光、投光、透光、控光,很多文旅项目空间照明是要在现场根据形势、位置、前后关系、建筑的彼此高低迁跃来现场定位灯具,确定功率、配光、安装倾斜角度、眩光处理等等,没有设计者身临其境的当场体验式把控,是很难做出文创项目的独特性和创意性。但是当下的文旅项目施工上还是停留在大规模实施意识中,按图施工等于是按图索骥,好像有了施工图就可以包揽一切,解决一切,却完全没想到文旅照明不同于城市照明,不同于建筑、商业综合体那么的规整划一。这里每一处都可能是创意点,都会有热度和温度,都能点燃设计的激情。去研究光影变化的虚实关系,去求得载体特征的形象饱满与规避眩光的最大化公约值。千万不能把文创项目也作为流水线施工的过程来处理,这样的空间也只会令人味同嚼蜡。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内透的灯光最为动人。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舒适的灯光氛围。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照明的层次更为重要,照明的意境体现人的适应程度。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这样的常态照明无疑是美好的。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竹编灯笼,乡土气息。

乌镇|灯火阑珊|乡土|邱永谦|张明珍|文旅---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我的文旅观与乌镇的灯火阑珊

图注:几盏路灯尽显芳华。

作者简介:

江海阳,行家说入驻行家。高级室内建筑师,一级照明设计师,文化照明倡导者,江海阳工作室主持设计师。设计文论代表作:《设计的三观--文创照明之境》、《形意之间--论照明设计场所精神》、《城市精神生与死》 《照明设计符号学》、《城市商业空间照明中的情感心理需求》、《福建省城市照明现状与品质提升思考》、《照明美学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