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超
(一)
自从当上菌棚“小老板”后,雨湖区姜畲镇泉塘子村民林利芝就成了村民中最忙碌的一个。
11月25日,林利芝一大早就骑车赶往两公里外的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准备将菌棚里的蘑菇采摘完,送往收购点。
当她将菌棚里的蘑菇悉数装上三轮车时,谁想,车出了故障。情急之下,林利芝只得请附近菜农帮忙送货。
路上,林利芝掰着指头算日子:摘完菌棚里的蘑菇,接下来得赶紧为菌棒打孔增氧……
忙完手里的事,时间已近中午。回到家吃饭的时候,正巧碰到邻居马春燕来串门。看着眼前满脸汗珠的林利芝,马春燕顺势帮她捋了捋贴在脸上的头发。
“种蘑菇效益怎么样?”
“我负责6座菌棚的日常管理,平时辛是辛苦,但一年下来能挣5万来块。”林利芝放下碗对马春燕说,蘑菇生长周期短、技术含量低、经济收益快。针对她这样的贫困户,帮扶单位“绿丰农场”既给予种苗、土地、技术支持,还负责产品回收,“只要肯干,基本没后顾之忧。”
“你也来试试吧,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林利芝趁热打铁,邀马春燕也加入种菇脱贫队伍。
(二)
如果说洁白鲜嫩的小蘑菇,提振了林利芝脱贫的信心。那么,和她命运相似的雨湖区鹤岭镇晶鑫村村民宋江,则在小蘑菇的助力下,当上了村里脱贫致富的能手。
“要脱贫,首先要解决思想‘脱贫’的问题。”宋江告诉我们,过去受条件制约,村民们做的生姜、酸枣、山楂片、盐辣椒等土特产品总是卖不起好价钱。前些年,在帮扶单位“绿丰农场”负责人贺超云的建议下,他和几名贫困户率先转变观念,通过与企业“抱团”,搞起了合作化经营。
“我们只需提供产品,回收、加工、销售都由他们负责。”宋江介绍,“绿丰农场”定期到村上收购各类农产品,然后送到扶贫车间进行初加工和包装,再通过既有的配送服务网络运到各专柜销售。现在,光这块业务每月就能实现5万余元收入。
靠种小蘑菇,外加销售生姜、酸枣、山楂片、盐辣椒等农产品,短短两年,宋江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楼,还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都是托‘绿丰’的福。”宋江高兴地说。
其实,最开始贺超云游说贫困户搞合作化经营时,宋江是最担心的一个。
“当时,村里没有谁做过这样的事,心里没有底。但超云姐鼓励我们:‘别担心,我们是优秀星创天地,有支持有项目,一定搞得成’。”宋江对我们说,为提升农产品质量,贺超云专程带他们去参加栽培和加工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并多次派技术专家现场指导,让大家在发展产业时少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宋江和人说起蘑菇种植和营销驾轻就熟。“今年‘绿丰农场’承诺年保底收购20吨各类土特产,预计能带动每户贫困户年增收4000元左右。”宋江透露。
(三)
被小蘑菇改变生活轨迹的,何止林利芝和宋江。为他们提供帮扶的贺超云,当年同样因小蘑菇改变了命运。
稿源:(未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91613.html
标题:科技扶贫故事荟丨被小蘑菇改变命运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