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抗菌药无用反增风险?感冒用药的这些误区你都知道吗
入合规交流微信/Q群、广告/异业合作、投稿等
请联系 CIO小助手 (微信号: 13925117001
时下已是一年中最冷暖交替最频繁的时节,也是感冒多发的季节。虽然感冒看似是一种很常见、很“简单”的疾病,但其实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全面,治疗用药也常常出错。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 抗菌药无用
普通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原是鼻病毒,其他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医师黄俊芳博士介绍,感冒早期的症状主要以鼻部的卡他症状为主,例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有的患者存在咽部不适、咽干、咽痒或者咽部的烧灼感。2天~3天后可出现黏稠鼻涕、咽痛、声音嘶哑;有时候会因为咽鼓管炎症而出现听力减退;也可以出现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普通感冒不会有发热或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但严重的患者,除了发热外,还可感到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黄俊芳提醒,有时病毒会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导致相关的炎症反应,诱发气道高反应。无明显症状的普通感冒一般5天~7天就可痊愈。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年老体弱者或儿童则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或疾病迁延。
因为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抗菌药无法杀灭病毒,故抗菌药治疗感冒是无效的。但实际生活中,许多患者会在无医生指导下选择抗菌药治疗普通感冒,甚至有人用抗菌药预防感冒。这样不仅会增加抗菌药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而且不规范使用抗菌药还会带来细菌耐药问题。故黄俊芳提示,除了感冒继发的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鼻窦炎等需要抗菌药治疗,一般情况下不应使用抗菌药治疗感冒。
感冒药多为复方 警惕重复用药
常见的缓解感冒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减充血剂、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解热镇痛药。
减充血剂主要作用是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黏膜血管收缩,缓解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打喷嚏。黄俊芳介绍说,目前常用的减充血剂是伪麻黄碱,其对血压影响小;另外还有麻黄碱,但它对血压影响大。
抗组胺药可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感冒患者打喷嚏、流涕症状。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所以从事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的患者需慎用。
黄俊芳说,镇咳药物主要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其中中枢性镇咳药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类。依赖性药物主要为可待因,其起效快,作用强,但可成瘾,故含可待因成分药物只可短暂使用。临床上非依赖性药使用最广泛的是右美沙芬,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成瘾性。她特别提醒,当痰液较多时,不宜使用镇咳药物,此时应以祛痰为主,止咳为辅。
祛痰药可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气道纤毛活动能力,提高咳嗽对分泌物的清除率。目前临床使用较广泛的包括愈创甘油醚、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解热镇痛药主要缓解患者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症状。黄俊芳提示,对乙酰氨基酚为临床上较常用的药物,但需注意该药超量使用会引起肝损伤甚至肝坏死。另外,有报道布洛芬可增加感染严重性。此外解热镇痛药物存在肾损伤、消化道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风险,故肾功能不全、严重消化道疾病、血液系统异常患者慎用或遵医嘱使用该类药物。而儿童应忌用阿司匹林或水杨酸制剂。
市面上现售的感冒药常为上述两类或几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它们组分相同或有交叉。有的患者为及早痊愈会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复方感冒药物,黄俊芳提醒,如此服药很可能导致药物重复使用、药物超量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边永君指出,在使用时要注意辨证使用,至少要分清风寒和风热证型。比如常用的清热解毒药,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而风寒感冒、体虚感冒等并不宜使用。另外,不同的中成药中成分也会有相同的情况,使用时也要避免重复。
流感病情重 防治要“特殊对待”
普通感冒的症状较轻;而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毒力强的流感病毒所致。黄俊芳介绍说,流感患者起病急,全身症状更重,可表现为高热,体温达39℃~40℃,极度乏力,嗜睡,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呼吸道症状相对轻,有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无并发症的患者体温3天~4天可恢复正常,但咳嗽症状消失、体力恢复往往需要1周~2周时间。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者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中,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呼吸系统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有一定的致死率。
由于流感的严重程度往往比感冒重,因此黄俊芳建议特殊人群应住院治疗。而无须住院的患者,亦需做好居家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治疗流行性感冒应在发病36小时~48小时内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此类药物在48小时后使用也有效,但早期使用疗效更好。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很强,防胜于治。黄俊芳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手段。疫苗需要每年接种方能获得有效保护。对于无法接种疫苗或接种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并发症风险人群,可选用对流行病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当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合理用药百科
点击“阅读原文”
与专家一对一交流
- 【行业科普】CFA持证人都在从事什么工作?
- 科学探索需要匠心 | 2017“十佳新锐科普创客”优秀作品展示
- 12点!12点!12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手快有,手慢无
- 狗年说狗!看图猜成语,猜对一半正常,全部猜对了不起
- 与科普来场“汪”年交 春节亲子游这些博物馆别错过
- SSD科普贴:科学购买SSD(上)
- 科普 | 全球10大意式浓缩咖啡做得最好的连锁咖啡品牌!
- 图说科普:对因降血压,别让卒中悲剧再次发生!
- 科普干货:支付宝集五福又来了!参与之前,一定要看看!
- 新春安全科普 | 欢欢喜喜,平安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