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本期的“高质量发展看桐乡”专栏,我们聚焦“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这两天,浙江华科同安监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良谋划着将一直在北京总公司开的年会,转到桐乡来。一个年会“大迁徙”的背后,是这家跻身国内水轮、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前列的科技型企业,去年陆续将部分生产、研发环节迁到桐乡,当年桐乡公司的销售即突破千万元。



  上个月初,两家纺织面料企业“前后脚”找到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再生,欲寻求研究合作。令蔡再生印象深刻的是,两家企业都不约而同来自桐乡。而这次的接触,显然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借力院校力量谋求转型升级的起点。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在桐乡创新动力持续增强的进程中,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本土和引进的企业、项目,在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和以乌镇为核心的旅游业和互联网的浓厚氛围之下,桐乡大地上播撒的一粒粒高科技项目的种子,奏响了一曲创新驱动的“桐”之歌。



  透过故事看数据,创新动力之强,强在2017年全市R&D占比达2.9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列嘉兴第二,还强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发明专利232件,经济创新力跻身全省十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创新驱动的“助攻”,让现有的14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纺织、服装和化纤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占了85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7%。



  数据增长,折射的是桐乡创新源泉涌流的蓬勃态势。新旧动能转换,让传统产业的老树开了新花、结了新果。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



  桐乡如何为发展创造澎湃新动力?唯有创新!如何让桐乡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也唯有创新!



  一路采访一路看,桐乡把创新一步步写进了产品、写进了车间,最终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



  随之而来的,是平均每个月160多个发明专利在申请……这是勇于创业创新的“桐乡速度”。



  降低代办服务门槛,持续释放“最多跑一次”红利,让群众少跑腿……这是呵护创业创新的“桐乡温度”。



  实现传统工业的振兴发展,桐乡需要新动能。“着力鼓励创业创新”,既是新动能,也是“决胜之要”。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让我们先来看桐乡在2018年的一组“小目标”:全市科技企业孵化面积增加到25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R&D占比确保在2.95%以上。全年新增“个转企”1000家、“小升规”130家、“规上亿”22家、股份制企业30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3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桐乡更需用创新来激活全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而创新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才能构建高效完善的协同创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圆桌会“第二弹”,我们邀请了7位嘉宾,共话创新驱动,拉近桐乡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嘉宾名片

  桐乡市副市长 余东升

  桐乡市科技局局长 范忠伟

  桐乡市科技局党组成员、科创园主任 倪勤华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再生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晓东

  桐乡守敬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洪波

  杭州复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控总监 王圆





抢抓新一轮创新发展时间窗口

着力建立三大支撑创新的体系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从2014年开始,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嘉兴五县两区第二位。创新驱动,实实在在助推着桐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着投资新动力。”余东升表示,桐乡在创新方面有优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和平台能级方面的问题,以及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产业结构上,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薄弱,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及占比均列嘉兴第六,体现了我市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平台能级上,桐乡目前没有一家国家级的产业平台,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和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在嘉兴五县两区中不突出;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目前的全面创新改革涉及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工业经济和人才科技四大块内容,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



  短板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



  “2018年,桐乡要以大破大立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抢抓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时间窗口,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立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余东升说。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具体而言,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加优质的创新服务体系。深化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级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桐乡科创园扩容提质,全市科技企业孵化面积增加到25万平方米以上;引导扶持各类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推动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科创载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等。





  还要建立更加高效的要素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机制改革,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全域土地整治,推行“标准地”制度,盘存量、活流量,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平台、优质项目倾斜;实施差别化考核,完善与平台功能定位相匹配的考核体系;深化财政国资改革,整合优化国有平台资源,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



  同时建立更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大力弘扬“以创新为核心、以坚守为灵魂”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营造尊重、激励和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个转企”行动计划和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并购重组“凤凰”行动。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聚力抓好关乎创新的四个方面

实现新的突破  解决主要问题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来桐乡,三年迈了三大步,但眼下技能型人才还是缺啊!”“去年是公司最艰难的一年,主要就是资金问题。”“企业规模上去了,但是配套的生产制造空间越来越吃紧了。”上周五,市科创园企业家在座谈会上坦露的这一系列问题,范忠伟说对此至今不能忘怀。



  面对诸多问题和困难,范忠伟喜忧参半。忧的是,无论是技能型人才还是资金需求,都是眼下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拖不得也等不起。喜的是,10多家企业碰到的“绊脚石”,归纳起来集中体现在人才、资金和科创产业园三大问题,利于“对症下药”。



  “这不仅是科创园企业的共性问题,也是全市高新产业创新驱动的主要问题。”范忠伟直言,2018年科技局具体要抓平台能级、产业增量、院地合作和载体创新这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平台能级提升上,以打造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为契机,争创国家级平台,积极做好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一国家级平台,把桐乡整个产业创新平台提到更高层次,增强全市创新要素集聚。



  产业增量提速上,比如要在招商引资上强化对新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激励措施,对招引进来的高新技术项目实行差别化供地。出台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相关激励政策,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激励政策。



  院地合作上,计划引进产业研究院,甚至大院名校,增加桐乡创新要素的供给,提高院地合作层次。



  创新载体提质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在创新链条上建立众创空间以及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实现桐乡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做好科创园平台的扩容提质

争创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释放创新力,需要载体支撑。“桐乡市科技创业园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孵化器平台,在桐乡整个孵化体系培育当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倪勤华直言,科创园的定位就是孵化那些具有创新性的技术、项目,扶持它们壮大。



  倪勤华介绍,在这个互相竞技、宽容失败的创新平台上,如今已涌现出很多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技术或模式。去年新增规上企业3家,孵化企业年销售额达7个亿,多个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选择桐乡的在孵企业,不是为了赚几百万,而是都心怀着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遇到真正好的项目,而且能够留下来并不容易。如今看到这么多优秀项目获得迅速成长,由衷地替他们感到高兴。”兴奋之余,她表示,继续做好科创园这一平台的扩容提质,是科创园2018年的“重头戏”。





  作为国家级孵化器,怎样提升其质量?“今年我们要争创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但是因为先进制造业对层高、承重都有要求,这一类型的加速器尚存不足,需要着手加强,同时也需要正视优质毕业企业的场地承接问题。”倪勤华说。



  同时,科创园还将充分利用第三方创业服务类平台在创业辅导、投融资服务上的优势,强化精准化的高质量服务价值。“像去年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创业者社群平台——乐客独角兽,我们计划在创业服务上与之建立联系。”倪勤华补充道。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

做精做强纺织传统产业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去年,桐乡启动科技人才专家团挂职服务活动,蔡再生便成了我市的科技人才导师,开启为期一年的挂职(实践)服务活动。 



  回顾挂职这一年,蔡再生感慨良多,“桐乡产业特色明显,尤其是纺织产业,拥有从纤维、纺纱织造、染整到服装、家纺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基础是比较好的。但由于传统产业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情况,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高,竞争加剧之后,桐乡纺织染整企业普遍遇到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层次单一和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     



  “我们在深入接触桐乡纺织染整企业后发现,不论是桐乡市科技局、濮院和大麻等地的管委会,还是这里的企业管理者,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对纺织产业发展的作用,十分希望与东华大学以及其他纺织类院校合作,许多企业家经常来学校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在蔡再生看来,只有政府、企业和学校对科技创新都有很好的认知和信心,合作才能真正出效果。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今年,蔡再生说他的桐乡之旅还会继续。“原来我们的合作是在面上,主要是对大麻家纺和其他镇的纺织、染整企业进行了解。今年我们要进行点对点合作,比如组织就纤维、纺纱、织造、染整、品牌、营销、管理的老师去大麻镇进行专题讲座;对大麻家纺进行产业规划;与几家企业进行重点合作;还计划组织一些家纺、装饰贸易公司与大麻镇的家纺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寻找合作商机,引领大麻家纺产业转型升级,把高端面料供应商的生产基地引入到桐乡来,拉高桐乡家纺产品层次。”   



  “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为技术支撑,以企业为生产基地,通过强强联合,真正实现桐乡大麻传统纺织产业创新发展。”蔡再生直言,通过创新引领,要让桐乡纺织产业能够认识到好的盈利市场在哪里,怎样来接触这块市场,以及如何去抢占这其中存在的很多蓝海。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强化企业的研发实力

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2016年入驻科创园的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先进衍射光学和微纳光学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一年多时间,驭光着实迈出了一大步。“我们的产品开发比较成熟,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拥有最好的成绩,同时市场也发展起来了,我们走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风口上——201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新产品iPhoneX,新增了人脸检测功能,能够满足手机基于安全的需求。我们公司就是做光学系统的,算是赶上了比较好的时机。”尹晓东说。



  创新驱动,核心的能量无疑是研发实力。正是凭借强大的人才和研发实力,驭光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三维传感器核心衍射光学器件的企业。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与外国企业相比,在结构设计和工艺制造方面,我们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衍射光学器件设计软件,这比现在市面上常用的设计软件性能更加优越,功能更加灵活。” 尹晓东介绍,高科技产品实力、魅力和潜力无限,让驭光尝到了创新驱动的甜头。去年驭光因此获得顺为资本、百度风投、真格基金、联想之星等两轮融资共7000多万,目前估值近6亿元,并和国内各大手机模组商展开合作。



  尹晓东认为,科技型企业有了技术和市场,当务之急就是扩大产能。“目前园区给我们提供了独门独栋的厂房,让我们便于装修。现在已经进展到一半,计划今年4月份前完成装修,然后调试设备。”尹晓东解释,时间规划之所以这么详细,是考虑到安卓系统要学习苹果公司的人脸检测功能的话,需要约1年时间,预计2018年下半年,安卓领域将实现批量生产,这也是驭光提前布局的原因所在。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聚焦中小企业研发模式

创新性地将科研进行商业化运营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科技创新,创新是核心,转化是关键。守敬研究院主要为缺乏完整研发体系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服务,探索了独特的“以预研究撬动科研投入,以研发托管保障科研进程”这一全新中小企业研发模式,是省内首个民营的新型产业研究机构。

 

  “我们为本地传统企业的研发工作,做了很多模式的创新,并在科技系统和科技成果转移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影响。”邱洪波举例说,比如企业在与我们合作之前先进行预先探索,我称之为预研究,还有企业的难题诊断。

 

  尤其让邱洪波兴奋的是,“明年的中国创新挑战赛,我们应当是唯一一个全国层面的服务商,这是我们在桐乡所做探索取得的收获。”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而当旁人质疑他们的模式到底有没有可传承可复制的意义时,守敬研究院已成功让三位同事具备了项目管理的能力。

 

  模式建设的突破在于,守敬研究院去年取得的合同研发经费是300多万元。这意味着什么?邱洪波解释,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一般占总R&D经费的10%-15%,“这意味着守敬2017年撬动客户进行了3000多万的研发。而且我在完全市场化的状态下,通过搞科研,在去年10月份实现了完全盈利。”

 

  把科研进行商业化运营,然后赚钱,这件事情是非常难的。“可我们还是做到了。”邱洪波分享了新年的“开门红”,“目前我们的客户广泛分布在桐乡、海宁、萧山和无锡,仅刚刚谈成的无锡一个项目的体量,就相当于完成了我2018年预期目标的三分之一。”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发挥天使投资基金作用

以资源整合为创新主体添加助力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创新驱动,资金无疑是拉动创新引擎的燃料和给养。资金难题怎么破?2018年首个工作日,桐乡就通过启动科杭天使投资基金,来积极应答。



  “科杭基金是由杭州复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桐乡市政府参与,旨在助力桐乡当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天使投资基金。”王圆分析说,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政府都已大力开展实施类似科杭基金的形式,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助力。桐乡启动的科杭基金,以天使投资为切入口,实现政府、社会资源的整合,力争为当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



  “除了普通的股权投资外,我们还会和合作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股权加债权共同助力桐乡的科创企业发展。”王圆补充道,作为基金投资管理方,一方面我们切实完成政府推动本地企业发展目标,扶持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另一方面我们兼顾投资效益,深度挖掘桐乡优质项目,做好投资业绩,分享优质项目带来的丰硕成果,另外,也会积极利用其遍布北上深杭的创投渠道和项目渠道,将好的项目引入桐乡。



  王圆介绍,目前科杭基金已完成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通过政府渠道以及杭州银行渠道资源,储备了一批拟投项目,其中一家公司已进入管理公司的决策流程。



  “新的一年,我们将完成一半以上的投资进度,同时结合银行的渠道推动投贷联动业务的发展,还会利用管理公司的资源,引进国内顶尖投资机构一起扶持当地项目。”王圆如此描画新年蓝图,而这又何尝不是桐乡中小微企业的明天。





小布手记



  连日来,小布一路走访,追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原先只怕是老生常谈,不曾想一个关键词的桐乡追问,竟也似有这般动听的回响。



  我们看到,抢抓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时间窗口,支撑体系正在搭建;面对中小微企业成长的烦恼,四个主动突围箭在弦上;承载科技企业的国家级孵化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已着手在建立,政府部门慢不得的积极姿态,呈现出一个散发着魅力与活力的桐乡。



  我们还看到,剃头挑子并非只有一头热,政府的手、市场的手和创业者的手紧紧地牵了起来。



  创新的活力之源,生动地根植于院地合作的产业规划、企业自主创新“创”出的全球最好成绩,以及民营科研机构和投资基金上的积极探索中。



  正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合奏,驱动着桐乡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勾画着这座城市创新发展新的轨迹。



  我们有理由相信,2018,更好的桐乡,正在路上!



奋力谱写桐乡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看桐乡】共话创新驱动,他们这样为桐乡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