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间站有意私有化 小众市场能否大爆发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美国空间站有意私有化 小众市场能否大爆发》。来源是北京商报。

美国空间站有意私有化 小众市场能否大爆发。小众|美国|市场|国际空间站|nasa|空间站---


马斯克“猎鹰”的故事没完,私人火箭的下一站或许是私人空间站。本世纪以来,美国航天局正越来越多将近地球轨道活动外包给私营部门,自己则将工作重点转向深空探索。尽管太空市场目前还相对小众,但急速下滑的成本正在降低太空经济领域的准入门槛,太空旅行、小行星采矿或是在轨制造有望成真。

放风私有化

小众|美国|市场|国际空间站|nasa|空间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美国空间站有意私有化 小众市场能否大爆发

北京时间2月12日早间消息,今年1月,曾有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准备在2025年底前结束美国对国际空间站的支持,引起国会议员的强烈抗议。日前《华盛顿邮报》称,上述决定已被写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内部文件。这份文件概述称,出于商业利益,NASA计划在2024年融资结束后实施国际空间站的私有化。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文件显示:“停止联邦政府对国际空间站的直接支持,并不意味着该平台届时将脱离轨道,产业界可以继续运用国际空间站的某些要素或能力,将其作为未来商业平台的一部分。”文件还提到,美国航天局将在未来7年内“扩大国际和商业伙伴关系,确保人类能够继续进入并出现在低地球轨道”。

NASA在星期一对外公布预算要求,其中包含削减资金计划。美国政府打算在2019财年投入1.5亿美元,来确保商业接班人有能力接管空间站。

国会官员抨击了这些报道,称此举将损害美国在太空中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然而,这一计划基本符合许多人对国际空间站未来的设想:商业利益将最终取代NASA来负责空间前哨的运转,后者将重新关注月球和火星。

“重型猎鹰”火箭成功发射,意味着太空探索不再是政府专属。不过,NASA内部文件并未就空间站的私营化如何运转进行详细说明,白宫要求私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和商业计划。同时,这也意味着NASA会将近地轨道领域转交给私人领域,从而将自身资源集中在探索更遥远的太空。

特朗普政府试图推进公私伙伴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希望将来在近地轨道领域,NASA能够成为那些私营公司的客户之一。

空间站处置

小众|美国|市场|国际空间站|nasa|空间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美国空间站有意私有化 小众市场能否大爆发

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纠结如何处置国际空间站问题。2014年,奥巴马政府和国会将对空间站的支持延伸到2024年底,但此后的命运仍不明朗。国际空间站私有化的动议去年被众议院空间委员会,支持者说,过渡到商业运营可使空间站继续操作下去。

美国前宇航员马克·凯利上周在《纽约时报》刊文表示,近期空间站“商业活动激增”,但他同时警告称,如果政府突然切断预算,这些商业活动可能会随之停止。“削减目前一年30至40亿美元的空间站预算,对于航天局来说是一次退步,肯定不符合国家的最佳利益。”

小布什政府时期,NASA曾跨出第一步,将货运补给任务外包给了SpaceX公司和轨道ATK公司。奥巴马政府在 2014年拍板对国际太空站的资助延期至2024年,并允许波音和SpaceX接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然而,行业官员称,美国政府最好在2028年之前继续为空间站提供资金。尽管轨道轨道ATK和SpaceX等民营企业定期飞往空间站完成补给任务,但商业航天企业可能还没有为接手国际空间站做好准备。

“国际空间站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人类探索的,而不是为了牟取利益。”太空制造公司董事长安德鲁·拉什表示。

航天工业协会副总裁弗兰克·斯雷泽说:“让国际空间站完全商业化很困难,因为美国在其中牵涉了大量国际协议。”他表示,这意味着必须由美国政府出面解决这些国际性合约。

此外,波音公司国际空间站项目主管马克·马尔奎恩表示美国政府“放弃”国际空间站将会是一个错误决定,这势必会威胁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商业市场和科学界都会因此受损。

欧空局和另外一些参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使用权,而是想方设法地继续让这个基站停留太空中。NASA发言人凯利·汉弗莱斯还暗示,其他多个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家的负责人已经就空间站的使用问题达成一致,各方正在努力确保其寿命能够延长到2028年以后。

国际空间站是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ESA )、日本和加拿大合资建造的联合项目,总计成本高达1000亿美元。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使用之中,证明了人类可以长时间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并在轨道上完成有用的科学实验。

很多国际空间站项目合作国家优先关注的问题已经改变,政府资金有限。随着第一次登月行动50周年(2019年7月)的到来,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指示美国宇航局开始“重返月球”计划,包括在月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空间站或“月球中转站”,然后在月球表面建造基地。

然而,国际空间站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参与该项目的各国航天机构只同意资助该项目到2024年。这意味着在短短6年时间内,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人造结构将被进步号航天器推出轨道,坠入大气层,燃烧瓦解,最后坠入太平洋。

太空经济学

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马斯克麾下商用航天公司Space X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这是全球有史以来首次由私人企业发射到太空的火箭。

猎鹰重型火箭可送入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高达63.8吨,为现役航天器中推力最大的火箭,仅次于当年执行阿波罗计划的“巨无霸”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140吨,是美国空军的主力重型运载火箭德尔塔IV和中国主力长征5号有效载荷的近三倍。

成功发射仅是摆在Space X面前的第一道门槛,能否全面接替美国国家航天局,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顶梁柱”,尚待观察。

高盛统计了投资数量和规模后发现,自2000年来,太空领域的投入活动有3/4来自于最近5年。仅2015年一年,就有超过50家风险投资选择投资太空领域,促使2015年的空间风投金额甚至远超之前十五年之和。

有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空间金融融资变得越来越可行,有各种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涉足该领域。同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太空创业公司的成立,也为行业带来更多的风投资金。很多投资来自于众人皆知的著名公司,如Google和富达投资了SpaceX,软银集团投资了OneWeb,但还有更多的资金来自于较小的私人投资者或公司。

随着行业新参与者和新技术的到来,太空领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尤其是在发射阶段和卫星领域。新的卫星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供应源,并分解了目前的卫星代工厂和相关服务业。

在发射阶段,有诸多新参与者在积极推动改革创新,这其中包括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和亚马逊Jeff Bezos的Blue Origin公司。另一方面,卫星领域的服务和市场日渐过剩,因此价格也迅速下跌。高盛认为,未来小卫星、卫星群和高吞吐量卫星的发展增长将进一步加剧这一现象。

这一轮改变的核心驱动来自商业发射和卫星制造行业改造升级。在业内看来,尽管现在这还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市场,但是迅速降低的成本在不断降低参与到太空经济的门槛。在将太空探索推向更远更深的地方同时,还有一些行业变得现实可行了,诸如太空旅行、行星采矿和在轨制造等。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