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来源是中国酒剑客。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


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

历史

中国黄酒的内涵相当丰富,有人说它是中华文明的浓缩和延伸,有人说是黄酒造就了历史和文化;有人说一部纷繁浩帙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酒史。

“尧舜千钟”、“箪醪劳师”、“壶酒兴邦”、“贵妃醉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都与黄酒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酒体现的是历史,承载的是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粮食酿酒的国家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

殷商以前尚无文字,《易经》说,“伏羲没,神农氏作”。班固说,“教民务农,故号神农”。神农教民稼穑,栽培五谷,改变了茹毛饮血的游牧时代,转入农耕时代。

富余的粮食,受了谷芽或微生物的作用,就有自然酝酿成酒的可能。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栽培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超过一米。还有成堆的骨,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农业已由火耕进入 耕,稻米的产量已相当可观。

遗址中还有传统炊具陶甑,说明已能用蒸汽热能使食物热化,虽未能从遗址中取得当时已经有酒的直接资料,但从发现的实物来看,酿酒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了。

1983年在陕西眉县杨家岭出土了大量盛饮酒陶器,进一步考证证明,黄酒的出现约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繁盛时期,即神农氏后期,距今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

黄酒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的骄傲,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故且不论,单只说它丰富的营养,也是非同寻常,这从其 “液体蛋糕”之称上可以略有所知。黄酒自身的诸多优势,使历代君王分外重视,它的身价我们仅从历代君王的嘉奖中,便可见一斑。

清乾隆皇帝御赞钦赐金爵商标;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

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获特等金牌。

5年后(1915年),黄酒勇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1929年黄酒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

1936年,“浙赣特产展览会”上获金牌奖和优等奖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获历届全国评酒会名酒……

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

现状

“黄酒好”、“黄酒酒体温和、醇香可口,营养丰富”、“黄酒是中华第一味”、“黄酒是东方名酒之冠”、“黄酒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酒种”……

种种赞誉言犹在耳。然而,黄酒的发展到底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下列这张表格:

1996年黄酒产量分布(万吨)

地区 总产量 地区 总产量

北京   0.07    江西 1.43

天津   0.01    山东  1.99

河北省  0.02    河南    1.53

山西省  0.15   湖北 2.03

内蒙古  0.01  湖南 0.52

辽宁   0.10  广东   0.86

吉林   0.19  广西 0.03

黑龙江  0.02  海南 0.01

上海   4.05  四川 0.20

江苏   19.51  贵州 0.09

浙江   73.96  云南 0.06

安徽   4.76  西藏 ----

福建   3.21  陕西 3.28

甘肃   1.56  宁夏 ----

青海   ----  新疆 0.05

全国总计 119.70

自此表可见:黄酒产销的地域性是何等的突出!

它仅仅局限在江、浙、沪等三省一市的小范围内,产量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纵是如此,黄酒界至今尚有一些决策人士,还在为这点成绩沾沾自喜!

拿现在的黄酒产量和过去缺粮时代相比,比较结果当然是增长了多少多少。

当一个人在家中时或许是老大,但是在人群中呢,他还会是老大吗?

不,他早已被人群淹没了。

黄酒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注重在自家门口比较门槛高低,有什么意义?

有胆量,你把黄酒放在整个饮料酒业中去比较,放在酒海中去比较,结果会怎样?

请让我们来看下列这组数字:2001年全国饮料酒总产量:3069.87万吨。其中,酒精:200.83万吨,白酒:420.19万吨,啤酒:2273.8万吨,葡萄酒:25.05万吨,黄酒:130万吨,果露酒(白兰地:2万吨)20万吨。据统计,黄酒仅占整个饮料酒的4.23%。

黄酒在酒海中实在只是沧海一粟!

其实,黄酒的产销量不太乐观,我们是知道的,但乍一见这组数字,还是不由得心惊:今天的黄酒业已到了几近被其他酒种淹没的地步了吗?!

这真让人痛心!

当小国成为大国附庸的时候,其国可恨;当女人成为男人附庸的时候,其人可悲。

对于现今的黄酒业,我们实在是无话可说,也不想说,但又不能不说——在其内部仍是勾心斗角、争风吃醋——黄酒业又实在不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不是莺歌燕舞、管弦丝竹的享乐时刻,它已失去了往昔的尊宠地位。

目前,黄酒业的偏安一隅(市场只在福建、浙江、江苏一带维持),尚不自知的景况,和当日南宋小朝庭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又有何异哉?!

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黄酒业存在的四大弊病:

(一)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导致身价降低。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

目前,除了少数几家名酒大厂外,大部分乡镇、村办、个体小厂尚处于作坊操作阶段,这些酒厂规模小、产量少、技术力量缺乏,也没有必要的质量监测设备,所生产的黄酒有许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黄酒的声誉。生产成本的低下使这些企业能够在市场销售中采用购一送一、高开低收等非法手段,让中间商获取暴利,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同时,受地区和部门利益的驱动,这些地方的极少数主管领导,往往失去原则,睁只眼闭只眼。这就助长了这种无序恶意竞争,最终导致了黄酒在部分消费者中失去信誉,极大地降低了黄酒的声誉。

(二)投入不够,宣传太少,导致市场低迷。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

黄酒业界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始终舍不得下重金花在广告宣传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城市的人们对黄酒作为饮料酒的认识,特别是黄酒自身内涵优势的认知度很低,市场对黄酒很陌生,目前黄酒企业的整体实力比较弱,即使舍得做电视广告,那些星星点点的电视广告也只能淹没在五花八门的广告之中,起不了培育市场,提高人们对黄酒独特优势的认识作用。品牌和酒文化内涵的宣传上太慢,策划思路上的闭塞,投入力度上的欠缺,使黄酒始终处于一种应急被动状态,在全国市场上难成气候。

(三)传统品种观念陈旧导致市场狭小。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

黄酒营养丰富,适量常饮有益健康。然而由于黄酒第一影响并不十分受人钟爱,需经反复三、五次才会被人所接受;又,不习惯于饮黄酒的人,往往认为酒度较低,烈性不足,大口大杯地迅速饮用,且不知道黄酒后劲十足,如若饮至醉酒,则往往好长时间不易清醒过来,许多饮醉黄酒的人害怕得从此不敢再饮,造成饮用人数不易增加的现象。

黄酒这种软绵绵有后劲的黄酒口感对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来说,比较能够接受,但对喝惯了烈性白酒的北方人来讲,那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

但黄酒业人士对改变产品标准及口感却极不情愿。上海一家黄酒企业研制出了一种消费定位在30岁左右人群的一种口感清爽、淡雅的“和酒”,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此酒一上市,销量就很不错,现在几乎可以和绍兴“古越龙山”相抗衡。这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可是结果呢?

黄酒界对这个创新品牌竟不予承认!黄酒业界举办的各种活动及会议均把生产和酒的这个厂家列在门墙之外。他们把和酒归为另类,并使出浑身解数,欲把其踢出门墙而后快!

似乎生怕和酒亵渎了黄酒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神圣地位,似乎唯有这样,才不会被人骂丢掉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千年传统,才保住了“正宗”二字。最后总算勉强同意给了个“观察员”的身份入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潮流向来是优胜劣汰,在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试问如此狭隘的小女人姿态又谈何发展?!

(四)管理滞后,缺乏创新,导致销售难以拓展。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

众所周知,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生产力的落后,商品供应的紧张使酒类与烟草这两个高税利产业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专卖产品。

酿酒原料由粮食部门计划调拨,产品上专卖公司统购统销,这种封闭运行的计划体制,直到1983年前后才开始松动,但当时的黄酒由于其生产规模和能力的限制,依然是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的转换等带来了市场和企业生机勃勃的景象,当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但是黄酒的营销理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在操作上不能较快地转变和适应,而仅仅是由被动地等客上门变成了不情愿地去推销,销售方法落后,远远跟不上现代营销由市场网络到终端市场的步伐。

黄酒会不会消失?

它的口味可不可以改变?

面对当前不景气的黄酒业,真正关心黄酒发展的人士是疑虑重重。为此,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我们且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A:照目前的形势来看,黄酒业实在让人痛心——它还没准儿哪天就“轻轻地走了”。

为什么呢?种种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业界尚有不少人士没有认识到黄酒业面临的危机,还沉津在歌舞升平的混沌里。各自为营,不肯联手共进,这种关起门来过日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的短视行径是不可能良性发展的,必将导致它的裹足不前,这是一定的。

对此,我们除了痛心还是痛心!我们深知沉津在悲痛里终将于事无补,但对于当前这个局面,却是苦无对策。先进工艺流程的引进,口味的改良,我们不是没有想过,恨不能把各种先进科学的技术统统引进到黄酒业中来,使黄酒能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说着容易,做着难哪。

所幸,你们中国酒铁肩担道义,首先发起警醒黄酒业的倡议,让人们深受感动,并大大赞同!人们深知,不仅要有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勇气,更要有建立一个新世界的魄力!有你们的支持,打破黄酒业旧的格局,创立新的机制,指日可待!

B:中国黄酒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决定了其存在着一批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它不会被其他酒种所取代,更不会消失。但它在短期内也不会像白酒、葡萄酒、啤酒那样覆盖全球。

它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就象是小家碧玉你不可期望她出落成大家闺秀一样——出身的限制及周边的环境造就了这样一种局面,但它也不会消失,这个我们可以放心,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为什么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已经习惯黄酒口味的一部分人群,他们是不会抛弃黄酒的,在黄酒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群体,必将延续黄酒的饮用历程。

一句话,黄酒虽然没有太广阔的发展天地,但它也决不会轻易消失,它只能是这样循渐进的缓慢发展的一个过程。改进工艺流程,改进外包装,加大科学力度,是可取的,也是黄酒的发展之道;至于说改变口味,迎合消费者,纯粹是无稽之谈,是决不可取的!黄酒,为什么是黄酒啊?就因为它的口感决定了它的内涵;它的原料决定了它只能是黄酒,而不可能是别的。要改变口味,好啊,果露好喝,那换成果露味吧?

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你怎么变?有人说,加××精,××素,好啊,这不就又成了精和水了吗?

有人说,换原料。行啊,口味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了,但那还能叫黄酒吗?

还能是黄酒吗?这样的话,黄酒恐怕就真的要销声匿迹了。难道这是我们所愿看到的局面?

所以说,黄酒业是问题多多,迷雾重重,黄酒的改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必须从长计议,慎之再慎。

C:黄酒是不会消失的,举个浅显的例子。象京城这一块儿,也是生产黄酒的,虽然数量很小,且多做为料酒上市。

市场需要多少,生产多少;不需要了,就停产了。

这样,时断时续,时续时断,也不发展,也未见消失,其实整个黄酒业的发展也就是这么一个样子。

对于黄酒的发展,国家还是挺重视的。前几年,酒协常开会研究、协调黄酒的发展,效果还是明显的;只是现在,会照开,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渐渐失却了劲头,已是流于形式了。

D:改变口味,好极了!

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犹如白酒、葡萄酒都在大踏步前进,大自然的规律,不进则退。

唯独黄酒徘徊不前——这象话嘛?!

黄酒早就应该以新面孔、新形象面市了。但在改变之前,最好先做个问卷调查,思路理清了,再上马,争取一炮打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这么多年的痼疾,一下清除,也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投入,但也要快刀斩乱麻,痛是难免的——没有孕育的阵痛,哪有宁馨儿降生?

长痛不如短痛,要改进就要快,瞅准时机,立马行动!

……

当头棒喝|开去|酒海|金爵|总产量---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当头棒喝黄酒业从黄酒本身说开去

希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所幸在黄酒业萎靡不振的今天,一批真正致力于搞黄酒事业的仁人志士仍在奔走呼号;也确实存在着真正研制开发黄酒事业的优秀企业,他们是黄酒业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