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丨定情信物



——

艺术丨定情信物

在古代,爱对了人,同样也是天天都过“情人节”!而古人赠定情礼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皆可定情。



中国古代,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情信物则多是少男少女们私下交换的。

 

古代定情信物包括:手镯、缠臂金、戒指、耳环、香囊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几种古代流行的定情信物吧!



——历史上中国古代送哪些定情信物?



艺术丨定情信物 

红豆

艺术丨定情信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树下祈望。



因思念边塞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是粒粒鲜红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果实,伴着姑娘心中思念,慢慢变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点此查看相思红豆的故事》







艺术丨定情信物 

香囊

艺术丨定情信物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艺术丨定情信物 

簪钗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艺术丨定情信物

《步步惊心》剧照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艺术丨定情信物

宋  凤头金簪

上海博物馆藏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周宣王的姜后有“退簪劝政”的佳话。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金镶珊瑚桃蝠双喜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长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艺术丨定情信物

唐  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艺术丨定情信物

 

梳子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象牙描金带彩什锦梳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梳子和篦子是我们生活中再日常不过的物件,其实除了整理头发打点仪表的实用功能之外,梳子也有一种寓意,它代表对心爱之人的相思和挂念。



艺术丨定情信物

唐  金梳背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梳子成为重要随身物品,也是一种私密之物。男女之间赠送梳子有白头偕老的意思,也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表达。



艺术丨定情信物

唐  玉花鸟纹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民间有云“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于是梳子逐渐化身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艺术丨定情信物

 

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金嵌珠宝点翠盘长式耳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国女性从很早就开始用各种耳饰装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艺术丨定情信物

宋  金耳坠

上海博物馆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今,新娘出嫁或者订婚,耳环都是不可或缺的定情信物。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清金累丝连环耳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丨定情信物 

香囊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云纹缀碧玺香囊 





《红楼梦》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的香囊送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而宝玉视此香囊为贴身之物并不会随意送予他人。



艺术丨定情信物

《红楼梦》剧照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艺术丨定情信物

东汉  彩绣云纹香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历史上最贵重的香囊莫过于杨玉环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了,它凝聚着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也见证了马嵬坡的那段凄美诀别。见物思人,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旧情。



艺术丨定情信物艺术丨定情信物

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艺术丨定情信物 

玉佩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白玉龙凤纹鸡心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



艺术丨定情信物

清  白玉镂雕仿古夔龙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而“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玉缀缨”就说明此人已名花有主。



艺术丨定情信物

明  白玉蟠龙环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古代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心。



艺术丨定情信物 

缠臂金



艺术丨定情信物

缠臂金  

明梁庄王墓出土



“绾臂双金环”指缠臂金——臂钏,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艺术丨定情信物

唐  金臂钏

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作为女子的装饰物品,缠臂金也多被当成表达爱情的信物。但随着礼教的日渐加深,女性被要求不能露出手腕,缠臂金也就慢慢失去了最初的装饰功能。大约从明代以后,缠臂金就逐渐消失了。现在只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这样的装饰习惯。



来源  生活美创



艺术丨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