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基金邓建:市场缺少盈利模式,建议设立转板机制|50人建言新三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财通基金邓建:市场缺少盈利模式,建议设立转板机制|50人建言新三板之七》。来源是证券之星。
财通基金邓建:市场缺少盈利模式,建议设立转板机制|50人建言新三板之七。财通|新三板|盈利模式|基金|邓建|机制---
财通|新三板|盈利模式|基金|邓建|机制---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两会前夕,读懂新三板密集采访50位学者、投资机构、业内人士,公司代表。请嘉宾为新三板改革建言献策,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邓建,财通基金新三板投资部副总监。
本文为50人建言新三板改革第七篇。在此,读懂新三板向社会广泛征集对于改革和发展新三板各种建言,欢迎有识之士不吝赐教。请在后台留言,读懂君会与您联系。
“资本是逐利的,市场要让资本有利可逐。”在邓建看来,新三板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明确的盈利模式。同时,市场还存在投资风格过于单一,资金较少,好的标的稀缺等问题。
邓建认为,解决的办法在于建立真正的转板机制,用政策打开一个出口,让它在空隙里自发的形成流通,入口自然慢慢也会有。
以下内容为邓建口述:
/ 01 /新三板的桎梏:市场缺少盈利模式
新三板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缺少一个盈利模式。目前,新三板上的退出方式一般有三种:二级市场交易、并购、IPO。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
首先,新三板流动性非常不活跃,市场也一直处于阴跌状态,二级市场退出不现实;并购,最终成交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对来讲,IPO退出更为可行。但问题是IPO也存在难以突破的障碍:第一,三类股东的事情,第二,目前IPO的高否决率。
除了盈利模式,新三板投资机构和企业的预期也存在巨大差异。
企业付出更高的规范成本,自然期望得到更高的交易价格。但投资人认为在新三板投资与PE市场投资是同样的退出模式,所以并不愿意支付溢价。基于双方预期的区别,双方搜寻信息成本下降的同时,撮合成本也相应地提高了。
从资金层面来说,2017年新三板的参与机构基本上都是传统PE机构,投资风格单一,整个市场缺乏一定的包容性。而且,没有公募资金、保险等多元的资金入市,企业要融资、套现、交易,是缺少对手盘的。
如今新三板整体资产质量不断下降,好公司走得越来越多,很多公司也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这将对投资机构造成很大冲击。因为当一个市场剩下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矮子,高子又都不愿意来,那就循环不下去了。
投资标的,要投绝对最好的企业,而不是相对最好的企业,不能在“矮子”里面选“高子”。一个好的市场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肯定是要有足够多的资金;第二,要有足够好的标的。
但是,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好的标的不会进入市场;没有足够好的标的,资金也不会进入市场。这更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退出渠道,还是增量资金、资产,新三板的进出口都是堵塞的。
/ 02 /打开市场进出口, 建立真正的转板机制
现在,新三板进出口都被堵住了,政策总要打开一端,最好是打开两端,市场才能够真正的流通起来。打开入口,就是允许更加多元的参与主体进入市场;打开出口,就是真正的去解决新三板上的退出问题,比如真正的转板机制。
我们现在所说的转板都是假转板,企业都是需要重新IPO。真正的转板机制能够使新三板发掘出一批好的公司,它们能够实现顺利地转板,比如不需要去IPO排队。只要是新三板市场发现的、市场认可的,那就能转到A股去。
也许有人会认为转板套利太不公平。但其实这并不存在。因为其中的套利空间会很快被打磨掉,大家会往前走。最后实现一个价值发现,扶持企业增长的模式。
资金,是不断的寻找机会的。当新三板投资Pre-IPO真正成为一种稳定的盈利模式。那么,所有人都会将投资阶段前移,直到大家慢慢发现,Pre-IPO没有那么赚钱,年化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而投C轮可能年化有百分之二十、二十五,于是又有很多人去投C轮。
总而言之,就是用政策打开一个出口,让它在空隙里自发的形成流通,入口自然慢慢也会有。因为一旦市场有了出口,自然会形成一个财富效应。有财富效应之后,资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往里面涌。
/ 03 /关于三类股东,建议实行产品新老划断
此外,我认为监管层提出的关于三类股东的“四个条件”,从法律角度来讲,是合理的。但应该针对个例灵活操作,并充分考虑可行性。
比如,在新三板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让所有人同意产品展期几年,是不现实的。因为按照合同,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产品就不能展期。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新老产品的差异化,实行产品的新老划断。对公告后发行的新产品严格执行要求,对之前的老产品相对灵活。
还有,现在处理三类股东,为避免利益输送,要求百分之百层层穿透。动辄百分之百,但凡事总会有个例。
有的产品,我们想尽办法穿透了三四层,甚至穿到海外的某某群岛,但其股权比例微乎其微。不穿又不行,穿又穿不透。好像给了我们一扇玻璃门,能看到外面,但就是过不去。
试想,这里面即使真的存在利益输送,这个利益输送能有多大?更何况本质上也没有利益输送。从实质大于形式的角度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查询
- 美联储新任主席: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逐步上涨将最有助于实现我们
- 本应是外卖员,今管理40亿基金!90后万字总结太震撼
- 消费板块"动力"不减 财通资管消费精选混合2月28日跑步
- 信托网每日资管快报(2月27日)
- “汪”年买股or买债?基金经理云路演,进群围观邀你来!
- 公募迎来20周年,这些基金跻身“十倍俱乐部”
- 中国铝业三天市值蒸发326亿 两家社保基金恐陷亏损
- 执掌万亿巨资!对冲基金之王来到中国,说透了投资、经济和工作原
- “小马互助”公司关门 我的车险怎么办
- 加快基金投资落地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