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岗 如何化解父母的“离别综合征”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节后返岗 如何化解父母的“离别综合征”》。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节后返岗 如何化解父母的“离别综合征”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罗素玲





春节过后,年轻人陆续回到远方的城市、小家,父母又回归空巢生活。一些年迈退休的父母,因为一时难以从家人团聚的热闹氛围中回过神来,会出现一些吃不香、睡不好,甚至肠胃不适、头痛、精神不振的“离别综合征”。虽然这不会伤筋动骨,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健康。





1





小伙晒后备箱





伤了慈母心





樊先生在柳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最近3年,每年都回忻城县老家过年。他的父母均已退休。





正月初四,樊就想回柳州,可是,父母一留再留,终于把他留至初六才返程。由于他在柳州还未成家,母亲为他准备的年货,又多了一分细心:除了自家做的粽子、鱼豆腐、扣肉之外,还有宰好的鸡、鸭,以及50个土鸡蛋和5公斤土榨米粉,可以吃得更久一些。





樊先生推不掉,只好把这些东西全带回了柳州。他也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初六晚上就晒起“后备箱”,还加了一句:“谁缺吃的,请来我这取,不然我吃腻也会倒掉。”





樊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回去,他加了母亲的微信。母亲立即在微信上看到了他的这番话,并且理解成儿子是嫌弃她的年货,哭得一夜无眠。老伴百劝无效,只好打电话给儿子,要他向母亲道歉。





下一页





[1][2][3]





2





想孩子想得严重焦虑





过完春节,年轻人返回工作岗位,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说,他们嘴上表示理解儿女,可内心仍难以接受。





家住南站路的王女士就是这样。她女儿两年前考上北京一所大学,现在已上大三了,但每次女儿离家返校,她都会连哭好几天。2月23日,女儿又去学校了。这次她虽已向女儿保证不再那么想她,但从送女儿上火车开始,还是哭到女儿次日到学校,一直停不下来。





“我舍不得女儿离开,是怕跟她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王女士夫妇算是中年得女,他们都是年逾不惑才结婚,婚后两年才有了女儿。十多年来,几乎天天以女儿为中心生活。现在女儿大了,离开家去北京上学,他们的家也就空了一大半。





夫妇俩年纪大了,又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总是担心陪伴女儿的时间不多。几乎每个学期从送女儿离开家那天,就盼望女儿放假回来团聚。然而,一个假期转眼即过,女儿一离开家,她就无限失落,有时候甚至会无故生出许多担忧来,一两天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就担心她是不是病了,或是不是出事了。





去年9月,女儿开学后,王女士接连一周严重失眠,只要谁一问起女儿,或看到女儿的衣物,她都会泪流满脸。丈夫怕她精神崩溃,陪她去柳州市工人医院看心理医生,医生说她的确因过度思念女儿,引发了严重焦虑,不得不通过药物来调节,并建议她尝试一些感兴趣的事,来分散注意力,走出思念误区。





3





帮助老人找到自我价值





“人们平常多是关注年轻人、中小学生节后收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学习。其实,节后极需要关心的是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广西脑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潘润德介绍说,年轻人回到学校、单位,很快就会忙于学习和工作,心理也会跟着调适过来。但老人不一样,他们的时间、生活都是没有边框的,如果陷入离情别绪,会更难以自拔,情绪失控,甚至否定自己。不过,年轻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帮助老人走出困境,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年轻人首先要把自己回家过节的行程、细节安排,如实告诉老人。比如何时到家、何时离家。老人一般会把儿女说的话记得真切,如果说好了又更改,甚至不辞而别,会令他们手足无措,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容易陷入内疚、自责,更加盼望儿女们回来弥补。





其次,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准备家宴时,让老人参与,请他们做一两个拿手菜;请他们帮搞搞卫生。不管他们做得如何,都要由衷地给予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人。





再次是离别前后,跟老人说说自己新年工作和生活的打算,让他们知道自己具体在做一些什么,减少他们的猜测和担忧。





最后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跟上时代。如教会他们使用微信,与父母建一个家庭微信圈,时常发一些生活照片、小视频,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儿孙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让他们的牵挂深情得到释放。平时也应该给老人多打打电话,给他们讲一些开心的事,减少他们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