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大哥你玩HiFi你玩它有啥用啊?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编辑手记:大哥你玩HiFi你玩它有啥用啊?。来源是中关村在线。
编辑手记:大哥你玩HiFi你玩它有啥用啊?。器材|回放---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我这人不爱热闹,所以在QQ群、微信群里多数时间都是潜水,基本不发言,看到一些话题会偶尔跟两句。在以陌生人为主的群里,往往聊着聊着就会有人聊崩,互怼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直接开骂。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给了人们充分的掩护,撕下日常生活的面具,换另一副面具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世界中发泄。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笑称中关村在线的文章评论区是网友们的垃圾桶,现在的生活已经够压抑了,网友们总得有个地方释放自己的压力,所以骂就骂吧,这也算是一种安全且低成本的发泄途径。
器材|回放---
编辑手记:大哥你玩HiFi你玩它有啥用啊?
当然,我们作为编辑是不能对骂的,网友骂你的时候你得恭恭敬敬回一句"感谢关注"!这既是公司层面的要求,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编辑跟网友又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与其对喷浪费那些时间,不如找点更有意义的事干。
但是个人总有情绪波动的时候,难免会因为一些观点的不同而争辩。譬如前两天我就在一个音乐微信群跟一位网友因为玩HiFi的话题而怼了起来。起因是群里有个网友让推荐一副听摇滚的耳塞退烧,然后由此引发了对一系列关于HiFi器材的讨论,我觉得涉及到的几个观点很能代表现在不少人对于玩HiFi的看法,于是讨论结束后我将其整理成四个问题:
一、"退烧"退的是什么?
二、烧器材对于音乐回放是否值得?
三、器材对于音乐的回放有没有影响?
四、个人对器材的判断是否是判定器材优劣的最终依据?
每个人对于这些观点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下面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简单认识和体会。
"退烧"可能是个伪命题
先从网友求推荐退烧耳塞开始说吧。我们经常能在论坛或贴吧里看到这类求推荐退烧器材的帖子,那么"退烧"究竟退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所谓的"退烧"是个伪命题,求一套所谓的最后退烧设备,并不是说这个人就真的不再发烧了,他或许是因为兴趣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再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不想再给器材上投入更多的心思了,所以才决定最后来一套能让自己不再折腾的器材以结束所谓的发烧这一过程,而这套器材从硬素质上讲可以不用最好,但至少也不能太差。
器材|回放---
真正的退烧是不会纠结于器物的
之所以要来一套退烧器材,我觉得还是因为他们心中对于音质的追求有不舍之情,如果是真的彻底退烧,那就成了另一种状态,不再纠结于这些器物,只要有音乐听就行,回放设备无所谓,能响就行。
这里就涉及到了前文所述的第二个问题:烧器材对于音乐回放是否值得?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对于普通人以及彻底退烧的人来说,他们可能觉得烧器材对于音乐回放并不值得。而对于发烧友来说,即使只是多听到更多细节、动态更大一点这些小的进步,那烧器材也是值得的。
器材终归是要为音乐服务的
发烧友为什么会觉得烧器材对音乐回放值得?这就过渡到第三个问题:器材对于音乐的回放有没有影响?相信绝大多数人对此持肯定答案,但承认有影响并不一定代表认可烧器材这件事有价值,这是需要分开看的。
器材|回放---
真正的发烧友首先应该是热爱音乐本身,而不是器材
我们暂时抛开价值判断不论,单从纯声音素质而言,好的器材能带给你带来更多的声音细节、更大的声音动态、更细腻的声音表现、更真实的音色。但是声音素质这个东西不是孤立的,它必然是与音乐本身的内容相关的,能够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或情绪。比如更深的低频下潜能够让你更好地感受到《贝五》命运之神敲门的压抑与恐怖,更大的动态和更充足的低频量感能使你对《1812序曲》的炮声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强悍的解析能够让你对Dimmu Borgir《Progenies Of The Great Apocalypse》里复杂而宏大的配乐层次感受更深。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还是认为这些声音素质的提升是有意义的,毕竟一个广场扩音器恐怕难以让人感受到上面这些内容。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发烧友首先应该是热爱音乐本身,而不是器材,他们对器材的追求可以用庄子的"得鱼忘筌"来形容,器材只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音乐,以接近的那个理想中的"天籁之音",器材就是"筌","天籁之音"就是"鱼"。但是,你不能因为捕到了鱼就说捕鱼的工具不重要。音乐本身固然重要,但传达音乐的媒介同样不能忽视。不过,发烧友里也的确有不少只热衷于听那些所谓的发烧碟、试音曲的人,烧器材的唯一乐趣就是数几声青蛙叫和听某处的咳嗽声,对于这些人我一律视之为伪烧友。
4器材就在那里,不会为你而改变属性
器材就在那里,不会为你而改变属性
当然,每个人对于音乐回放的要求不同,这与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对器材的认识、以及个人的艺术素养紧密相关。有的人就喜欢低频轰头,有的人则喜欢浅吟低唱,那么到底谁认为的回放是更好的回放?这就涉及到一个听音观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第四个问题:个人对器材的判断是否是判定器材优劣的最终依据?
所谓"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不止是对于器材的判断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对于艺术本身的喜好更能深刻地体现这一点。你是喜欢Metallica还是Megadeth?伦勃朗还是梵高?莎士比亚还是卡夫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但你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卡夫卡就说他不是伟大的作家吗?显然不行。
器材|回放---
作为人类本身来说毕竟通感要多于差异,对于器材的认识大抵也是如此
器材也一样,你不喜欢这套设备,可能只是因为它不合你的听音观而已,并不代表这套设备不行。譬如一个人就是喜欢动次打次的范儿,那你给他一套声音中正均衡的HiFi设备就不能满足他的听音喜好,可能手机原配耳机出来的声音更适合他。
不过,虽说是千人千面,但作为人类本身来说毕竟通感要多于差异,比如大部分人会认为百合花是香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会觉得它臭,但觉得臭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会说香就是百合花一个属性,这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一个基本标准;推而广之,对于其他事物的认识我们也大体也是依据这样的一个准则。如果多数人认为这套HiFi设备素质不错,那它应该也确实不错,它可能不符合你个人的听音观,但却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听音需求,因此你个人的判断并不是判定它声音优劣的最终依据。
最后再说说对于讨论问题的一点看法。既然是讨论问题,有时谈到激烈处难免会激动,不过我觉得大家还是心平气和为好,就事论事就可以了,毕竟互相又没什么利害关系,也没必要要进行人身攻击,那不是讨论问题应有的风度。观点的碰撞是好事,对于问题的讨论不是为了争个高下,而是为了重新认识问题,发现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地方,拓展自己的思路。而且激辩往往会流于诡辩,所以必要的沉淀思考也是不可少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我想这才是我们在讨论中应该秉持的沟通理念。
- 进入淘宝装修页面,每个模块不显示编辑怎么回事
- 债市春天来了吗?
- 大哥,请问一下,我的手机是魅族mx,以前设置的flyme账户,现在
- 微信公众号编辑可以切图无间隔吗?就是类似于店铺装修
- 人保财险12年噩梦终结 到底是谁动了“大哥”的奶酪?
- 浅谈跨专业考研不可信的三大流言
- 调剂学校(5)
- 女子看电影时玩手机 杭州大哥懊恼起来一桶爆米花扣她头上
- 帮大哥: 丈夫跟小三私奔, 婆媳打乱套了!
- 女子突然遭劫,陌生大哥见义勇为,这一拳打出多少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