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来临 专家教你预防听力损伤

《“爱耳日”来临 专家教你预防听力损伤》,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长城网3月1日讯(记者 崔梦琳 通讯员 杨泽垠任慧芳)2018年3月3日,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爱耳日的宣传教育活动已经经历了18年,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爱耳、护耳的意识,有效减少了听力障碍的发生,促进了我国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中的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听力损伤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意味着,只要懂得防护,做好防护,听力损伤是可以大大降低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周永青提醒,防止听力损伤要做到以下几点。





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人体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它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避免耽误病情。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大声听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都很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重会影响听力。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一次足矣。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