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来源是。

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游牧部落|中原|《孙子兵法》---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千百场大大小小的战事。先民们在战事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很多用兵之道,和战场胜负规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兵法。兵法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周朝时的《太公兵法》,春秋战国时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国时诸葛亮的《心书》,唐朝李靖的《李卫公兵法》,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十六计等,都是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

游牧部落|中原|《孙子兵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

其中尤以《孙子兵法》的成就最高,价值最大。《孙子兵法》从战前的谋划筹备,到战场上的斗智斗勇,从选将用人到后勤粮秣,从地形地势选择,到运用间谍、火攻等特种作战,无论广度和深度都堪称罕有其匹,而且《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完全立足于实战,不像其他兵法一样着重于抽象理论,对于战争实际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历来备受推崇。

游牧部落|中原|《孙子兵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

《孙子兵法》在中原地区代代流传,因影响面之大,知名度之高,可以说历朝历代武将,没有不知道它的,众多武将用兵打仗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而北方的游牧部族,因居住地域和生活条件所限,和语言文字沟通障碍,对于《孙子兵法》的了解程度非常之低。然而,奇怪的是,懂得《孙子兵法》的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部落的侵犯时,战场优势却并不明显,甚至常常吃败仗。

游牧部落|中原|《孙子兵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

历史上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寥寥数人,在位期间,对于游牧部族的战事能全面占据绝对优势,屡战屡胜。而游牧部族击败中原武将,长驱直入所向无敌的场面,也并非少见,如“永嘉之乱”中,北方匈奴建立的前赵灭掉西晋,“靖康之变”中,金国南下灭掉北宋,以及元朝灭南宋,清朝取代明朝等等,更是史不绝书。

游牧部落|中原|《孙子兵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

为何怀揣《孙子兵法》的中原武将,却打不过根本没学过《孙子兵法》的游牧部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一言难尽,言人人殊。隋末唐初之时,北方的游牧部族突厥一度十分强大,经常南下侵扰中原。在与他们的交战中,无论是隋朝和唐朝都曾吃过大亏。李渊逐渐从中找到了答案。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曾对此问题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李渊说:突厥所长,唯独依靠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掣,没有什么固定阵法和打法。随身永远携带弓箭,把盔甲当做日常服装。行军没有队列,也没有固定营盘。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即可作为基地,大胜了就能得到财物,败了也无所谓。以羊马为军粮,没有警戒巡逻的劳苦,也没有运输粮饷的困扰。而中原军队,一切与此相反。与他们角逐,很难立功取胜。”

游牧部落|中原|《孙子兵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原王朝有《孙子兵法》,为何会败给游牧部落?唐朝李渊一语说破

李渊的论述可谓非常到位。游牧部族虽然不学《孙子兵法》,但他们战术、后勤、装备、积极性四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第一是战术灵活多变,不受任何条条框框束缚,一切立足实际,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堪称游击战专家,让对手难以捉摸。

第二是后勤补给简单高效,习惯于以牛羊马肉干作为军粮,士兵出征时自备一批,吃完了可随时在战场上杀马,或者掳掠百姓牛羊获得补充,使得作战半径和范围极度延伸。而每天消耗大量粮食的中原军队,粮饷运输是最大软肋,一旦无粮或粮道被断,离崩溃就不远了,这样的战例多如牛毛。而游牧部族根本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第三点是他们的装备优势。他们以弓箭为主要武器,可以远程杀伤敌军,最大幅度减少近战伤亡。以大量战马为代步工具,行动迅速,攻如闪电不可挡,退如疾风不可追,以步战为主的中原将士望洋兴叹。第四点则是他们没有军饷,代之以打胜仗后瓜分战利品,所以他们视打仗如发财良机,无不卖命,实行军饷制度的中原士兵,积极性显然无法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