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健康摘要: 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健康摘要: 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正文开始: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21君:艾略特说:我们常会把终点当做起点。想结束就要先开始。从我们结束的地方,开始。

本文整理自《幸存心理学——如何在绝望中成就自己》

图片丨电影《荒野猎人》

编辑丨陈思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 放弃”, 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 目标解除”(goaldisengagement)。虽然并不清楚“解除”为什么对人有益,不过很可能因为放弃了一些目标,人获得了释放,从而有可能去追求另外一些曾经忽视的梦想。

题记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新年刚过,很多人会在年初的时候写下自己新一年的目标,你呢?

过去的一年里,或许你从大城市回到了家乡,曾经彷徨;或许你功成名就,春风得意。

但不管过去的一年过的好与坏,新的一年里我希望你可以过的“怂”一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怂”字拆开来解释就是认真遵从自己的内心,认清自我,适当的低头。

 

积极乐观的思维看起来能给带来美好的生活,我们从小被灌输,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曾非常坚信,直到很多不美好的事情发生了。比如,认真读书了,别人考最好的大学,你却只能读个普通大学;认真工作了,别人几年就升了高层,自己却只能做个中层;你好好吃饭,却还是不幸生了大病,而发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不管接不接受,都改变不了你有可能会变成了“不幸”的那一个人。

 

艾略特说:我们常会把终点当做起点。想结束就要先开始。从我们结束的地方,开始。

 

当不幸发生时,当你不开心时,当意外超乎了想象时,除了恐惧,愤怒,你还可以做一个超级幸存者。把终点当做起点,尝试做个积极思维的悖论者。

 

1

认清现实,这是前进的唯一方法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不到30 岁的艾伦,浅棕色的头发,消瘦的脸上常带着拘谨的笑容。从戈梅拉岛出发,艾伦和马特计划到达拉丁美洲的巴巴多斯。这次航行没有发动机、船帆,仅仅依靠指南针、GPS、一个做饭的气罐炉,史无前例地由一位盲人掌舵,其中注定危机重重,充满挑战。

追随者们相信艾伦的成功源于积极思维。他的故事散发着勇敢、催人奋进的光芒各家报道中或多或少将他的成功归于他超凡的乐观主义。许多报道都提到,2003 年艾伦的失明除了让他的内心更加坚定,还激发了他无限的运动潜能。艾伦被塑造成面对人生悲剧,发挥积极思维,最终获得成功的典型。

 

然而艾伦有个秘密。采访过程中,他常常说自己“准备迎接最坏的可能”以及“我知道我要完蛋了”这样的话。无论多少人认为,他们从艾伦的事迹中看到了面对强大逆境时的乐观主义,艾伦始终自视是悲观主义者。“我完全不是那种能发现事物潜在积极一面的人。”艾伦坚持。人们常认为乐观能消弭灾难。船底漏水时,往好处想更有益处吗?

 

半个多世纪以来,积极思维理论一直是心理学家激辩的焦点。19 世纪中期,支持者之一诺曼·文森特·皮尔提出积极思维是治愈疾病的良药和成功的秘诀的观点。在《积极思维就是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一书中,皮尔曾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

积极思维能带来美好的生活。多如牛毛的自助手册类书籍纷纷现世,都在着力宣扬积极思维对成功是何等重要。

 

当时年轻的艾伦正准备开始一生的军旅生涯。约克号皇家驱逐舰的值夜生活并没有太多高强度的训练,但年轻的艾伦勤勤恳恳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一天夜里,艾伦忽然看不清眼前的航海图,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太累了。但第二天早上他依旧眼花,眼睛还疼起来,眼前出现一块块白斑。艾伦紧张起来。他到医院做了眼部检查,结果很不乐观。诊断显示他先天基因异常,眼底黄斑相关染色体发生突变,致使他无法辨别细小事物。黄斑退化还将影响视网膜细胞,一段时间后艾伦将无法分辨明暗和色彩,这是一种常见于六七十岁老人的症状,而艾伦才23 岁。

 

艾伦试图乐观起来,浏览各种医学研究文献,似乎没有哪个提到他之后一定会完全失明。此时他视力的衰退有所放缓,状况似乎稳定下来。

 

大家都试图鼓励他。他因此格外努力地保持乐观,维持在别人眼中勇敢、充满希望的形象,努力为自己寻找乐观的理由,但不论怎样努力,他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找到一线希望。

 

他感到的更多的不是乐观,而是愤怒和巨大的挫折感,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比子弹还小的,在比赛前就将他淘汰出局的不可避免的缺陷上。“那个时候说不绝望是不可能的,”艾伦说,“人生的赛场上,失明怎么都算不上优势。我想恢复视力,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让我备受煎熬。” 艾伦发现积极思维那一套对他不起作用。“不论别人怎么说,失去视力跟积极不沾边,”他解释道,“你可以拓展积极思维,说我还有健全的听力。你可以说‘抬起你的头来,想想其他盲人所能做到的’,但不论如何,我愿意用一切换回我的视力。话虽如此,艾伦显然也并非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尤其是他取得了那样的成就。

 

他或许不相信流行文化提倡的积极思维,却并非以悲观面对生活。“要认清现实,这是前进的唯一方法。”艾伦说。

 

科学实验的结果也正是如此。鼓励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或“一切都会好起来”,有可能会降低自己努力改变现状的行动力。

 

此领域最重要的理论应属健康信念模型(healthbelief model)。依据这一模型,一个人是否选择承担风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两个变量最为突出,即感知敏感性(perceivedsusceptibility) 和感知严重性(perceived severity)。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相信某种做法会伤害自己,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那我们一般倾向于避免这种行为。类似地,如果我们认为做某件事能给予我们保护,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采取行动。健康信念模型可以解释人们追求健康的一系列努力,例如进行癌症筛查、性爱时采取安全措施、吃对心脏有益的食物、接种流感疫苗等等。这一理论甚至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避免犯罪行为。当然,反对者称这一理论是老生常谈似乎也合情合理,因为它的确属于人的常识。

 

而这又与积极思维有何联系呢?如果人们只关注事情的积极一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视而不见,身在危墙之下却依然保持乐观,就可能无法采取适当行动来保护自己。对自身的感知敏感性缺乏信心可能会令自己陷入危险。

 

2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超级幸存者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2008 年,一场哲学领域的争论曾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话题始于荷兰游泳马拉松比赛选手马尔滕·范德韦登。马尔滕在19 岁时就已经是当地游泳冠军,但时至今日,谈论起当年的情形来他内心仍然非常矛盾。

 

“当一个孩子擅长某项运动时,周围的人总会鼓励他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并非孩子的意愿,而是他人的想法,孩子照着做就好。若是他确实表现出色,那些人又会说他是奥运冠军的苗子。”马尔滕在他位于鹿特丹的家中这样描述,他当年就相信了大家的话。“但我现在明白当时我并未看清现实。得奥运冠军完全就是异想天开,仅存于大家的幻想中。”实际上,当时马尔滕已经意识到身边很多人比他更有游泳天赋。家人和朋友明显过高的期待,让小马尔滕不由地感到孤独无助。

 

意外发生了,马尔滕少年时期患上了致命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游泳生涯戛然而止。

 

与之前游泳训练时一样,身处医院,马尔滕依旧听到各种不切实际的声音。病房里的许多人都相信积极思维对治愈癌症有助益,马尔滕却觉得他们是在给自己制造假象。马尔滕癌症治愈的概率只有30%,但朋友们还是告诉他别担心治愈率,而要多关注好的方面。“我和我的朋友对什么是希望的看法完全不同。在我看来化疗和科学才是希望,因此我很怀疑积极思维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小时候,父亲教导我,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曾非常相信,直到我得了癌症。”马尔滕继续说道。他没法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他坚信只有接受现实才能逐步解决问题。

 

马尔滕的家人对他相当不积极的态度感到忧心忡忡,但这种担心并未对他造成太大影响。出于对现实不那么乐观的考量,他开始不断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比如决心成功活过这个星期,尽量不太痛苦地过完一天,熬过下一阶段的化疗,成功完成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个手术最终救回了他。三年后癌症痊愈,他重新回到了泳池。

 

这一次,他决定将帮助他战胜癌症的方法应用到游泳训练中,脚踏实地的同时,放眼未来。

“我清楚自己得世界冠军的希望不大,”马尔滕说,“也知道自己不是游得最快的选手。我必须在训练中加倍努力,才能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甚至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直接瞄准国际比赛冠军,而是努力赢得一次次小型比赛。”

 

他清楚自己并非北京奥运会上实力最强的参赛选手,所以比赛时故意落后避免遇到别人划水的冲流,最后一刻拼尽全力,赢得冠军。在外人看来,马尔滕能重返泳坛巅峰非常意外。时任荷兰首相的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是马尔滕的铁粉之一。“他说我能够鼓舞人心。”马尔滕说。但马尔滕并未将自己视作英雄,他深信自己不过是创伤的幸存者。患癌经历在他看来和泳坛折桂毫不相关,但是媒体报道总是将他和另一位曾身患癌症的世界冠军相比。

 

“我不是兰斯·阿姆斯特朗!”马尔滕坚持道。

 

马尔滕对阿姆斯特朗并没有成见,当时阿姆斯特朗还是备受尊重的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位曾身患癌症的享誉世界的自行车手多年来有关积极态度、幸存和胜利的种种言论。“如果没得癌症,我可能一次环法冠军都拿不到。”阿姆斯特朗曾经这样写道。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星期天的早晨》(Sunday Morning)栏目的采访时,这位曾经的环法冠军还对此补充道:“没人能否认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有莫大的助益。”

 

马尔滕否认了阿姆斯特朗的观点。“我不同意他所谓的积极思维和多做运动能够帮你重获新生的观点。”接着,他说:“我甚至认为那么想是非常危险的。”

 

事实也正像艾伦和马尔滕所经历的那样,

积极思维并不足以解释一切。

 

科恩在《行为医学年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拔高积极思维的效用有潜在的危险。马尔滕在与癌症抗争时就曾经历过。“我觉得人们相信病人自己能够影响病情,是因为人们希望这是真的,”这样的想法对病人来说是好事,对深爱病人的亲友来说也是好事,甚至对不相关的健康人来说都是好事。一旦生病,‘我还可以靠强大的心理和积极思维战胜病魔’。但这对那些没能战胜癌症的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有很多病友,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法,有的长期骑动感单车试图战胜癌症。但他们很多都没能挺过来。积极思维的理论就好像在说他们只是还不够努力。”

 

不管怎样,积极思维的拥趸还是坚持他们的观点。如果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抑或战胜了疾病,积极思维的拥趸就会高喊:“你看,这就是积极思维的作用。”但若是一个人事业失败,生活不幸,又或死于疾病,他们则会说:“这人不够乐观,如果他能再乐观些,一切都会好的。”甚至还可能得出“他们的疑虑和悲观招致了不幸”这样的结论。

 

这大概就是积极思维最大的潜在危害。视积极思维为成功的关键,容易推导出不乐观就会招致失败这样可悲的结论。

 

对于那些遭受不幸的人来说,这种观点无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放弃梦想不属于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说的积极思维,但正是放弃梦想,为艾伦开启了生活的另一扇大门。

 

“ 放弃”, 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 目标解除”(goaldisengagement)。虽然并不清楚“解除”为什么对人有益,不过很可能因为放弃了一些目标,人获得了释放,从而有可能去追求另外一些曾经忽视的梦想。一日的时光有限,去追求力所能及的目标似乎比坚守遥不可及的梦想更理智。当然,人不应该因此降低自己的标准,而是应当立足当下,认清现实。这远不是应用积极思维就能做到的。

 

新的一年愿你我都学会放弃,学会过的“怂”一点!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赠书福利

《另一种选择》作者倾力推荐。在经历挫折或创作后,如何获得依然身前的力量?平凡如你我,如何成就非凡的人生?如何挖掘自己生命中的巨大潜力,成就自己?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幸存心理学——如何在绝望中成就自己

作者:戴维·B. 费尔德曼

李·丹尼尔·克拉韦茨 

译者:赵旭 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现在,

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10名(点赞数需不少于20)的读者,将免费获得《幸存心理学——如何在绝望中成就自己》

一本,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

所以点赞前10的截止时间是3月12日20:00哟~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21君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

小伙伴们,你认可幸存心理学么?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新的一年,或许你可以过得“怂”一点…丨21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