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又是“3·15”,从六六京东互怼中看到了啥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钱江晚报:又是“3·15”,从六六京东互怼中看到了啥》。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3·15”前夕,知名作家六六替师姐“维权”,发表文章怒怼京东售假,阅读量瞬间突破10万。六六在文章中称其师姐“在依法依规走正常投诉路线无门的情况下”,请求她一定要将京东劣迹公之于众,以此避免更多消费者受害。随后京东回应称,并非售假而是商家发错货,可办理退款退货或换货,但京东无权要求商家提供十倍赔偿,并称六六文章涉嫌夸大编造和诽谤。





到底谁打了谁的脸?双方撕扯的焦点之一是否售假,到底是故意以次充好还是失误发错货?如果是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欺诈,不当获利,那么就要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进行赔偿。如果是发错货,商家也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是过失而非故意。而作为平台方的京东自然要充分履行监管义务,面对无良商家应该和顾客站在同一阵营,而非急于撇清干系。





一句“发错货”的睿智应答,是否就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如按照此逻辑,网友笑称,从此世界无假货,只有发错货。





六六在文章中说“消费不受保护,反馈无门”,这样的描述或许不够准确,因为现如今大小电商都有自己的客服及售后系统,都号称保护消费者。但真起了纠纷,消费者往往遭遇的是“打太极、兜圈子、走迷宫”。就如此事,本来可以在内部解决的问题,却最终演变成一场名人VS名企的互掐,相信商家支出的公关危机费也比赔付一个小小的枕头要多得多了。那么就要反问了,最初制定整个客服体系时,商家是否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





不仅仅是商家的态度傲慢,从监管和保障体系来说,同样也是维权路径复杂。六六这次爆出的投诉难的问题,一路从上海投诉到宿迁到北京甚至到香港。找了一圈监管部门,对方却说京东全球购注册地是香港,不受当地工商局管辖。有相关部门甚至回复,要投诉,可以去香港找司法部门打官司。而在网络上有过类似遭遇的吐槽帖不在少数。





全球购平台是跨国的商业行为,更需要我国执法部门进行严格监管检查。不管注册地在哪里,消费者在哪里,保护就要跟到哪里。